台中》生態工法修雪山坑溪橋涵 營造友善棲地
雪山坑溪橋涵完工後,更發現稀有過境鳥「桑鳲」。(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提供)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為了林業經營需要,以及提升台中市和平區桃山部落民眾通行安全,以生態工法理念修復雪山坑溪橋涵,營造友善棲地環境,完工後調查發現台灣白甲魚、台灣間爬岩鰍等溪流魚類,還有台灣野山羊、山羌、穿山甲及石虎等野生動物出沒,當地部落居民也主動加入溪流巡護監測工作,共同守護家園及山林資源。
以現場塊石修建 防砂壩旁設魚道
雪山坑溪是大安溪支流,原有雪山坑溪橋涵因上游土砂料源減少,加上河道輸砂能力大於泥砂下移量,造成橋涵基礎淘刷,影響往來安全,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於去年進行修復,在整修防砂壩及橋涵時,以現場塊石為材料,達到修舊如新;並在防砂壩左側設置魚道,也在橋涵下側設置三階及六階的固床工,以增加抗蝕能力,並將被阻擋的通道重新連接起來,加強生態保育及提升安全。
也是動物通道 不少野生動物出沒
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說,這座橋不只給人車通行,也是動物的通道!雪山坑溪橋涵完工後,林業及保育台中分署委託生態團隊調查,發現河烏、水鼩、穿山甲、食蟹獴、台灣野山羊已在附近出沒,更發現稀有過境鳥「桑鳲(音同施)」及小石虎;台灣白甲魚、台灣間爬岩鰍等,也在魚道及固床工洄游。
在地的桃山社區發展協會也與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一起合作,執行生態溪床巡護監測工作,並培養自然環境保育解說員,讓更多人認識部落豐富的自然生態。
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在雪山坑溪橋涵下側設置3階及6階的固床工,增加抗蝕能力。(林業保育署台中分署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