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北豆子埔溪屢傳污染 環境部核定1.8億改善水質增親水性

豆子埔溪水環境及鄰近區域環境改善計畫將執行儒林橋至翰林橋環境復原工程。(記者廖雪茹攝)
〔記者廖雪茹/新竹報導〕新竹縣竹北市科技重鎮的「母親河」豆子埔溪,冬季乾涸加上住商及工地廢污水排放,屢傳污染情事,影響市容並產生惡臭;縣府提出豆子埔溪水環境及鄰近區域環境改善工程,獲環境部核定總經費1.8億餘元,將進行水質淨化工程,並建立河岸生態及環境教育漫步軸帶,期盼讓豆子埔溪煥然一新,預計今年6月前發包,2027年底完工。
工務處長戴志君表示,經縣府提案及立委林思銘和徐欣瑩協助爭取,環境部1月20日核定補助此案,總計畫經費1億8740萬元,中央補助1億1806萬2000元,縣府配合款6933萬8000 元,工程範圍從自強南路至博愛街間的豆子埔溪段約3公里,工期500日曆天。
豆子埔溪過去每逢旱季,常因溪水量過少而發生魚群翻肚;沿溪不少住家餐飲業未納入污水下水道系統,家庭和油污屢污染溪水;另縣治3期一帶建案林立,這幾年更多次發生黃濁建築廢水直接排放,引發民怨,也妨礙市容。
戴志君指出,水質淨化工程部分,主要改善博愛橋至延北橋間未接污水管的問題,截流隨雨水下水道流入豆子埔溪的民生污水,涵蓋集水面積達323公頃。污水截流以專管匯入礫間場,處理污水量可達5000CMD,處理後淨化水以250mm壓力管抽至縣政二號橋上游處放流,補充基流量。
除水質淨化工程外,也將復原優化文信爬蟲公園環境,施作工程包括設置礫間處理機房、活動廣場、無障礙坡道、親水跳石步道、廣場座階、河道草坡護岸及遊戲廣場等,提升動線、環境教育場域,期盼增添親水體驗。
此外,計畫也將執行儒林橋至翰林橋環境復原工程,總長約400公尺,營造自然護岸、拋石護床工增加多樣化流域、新植原生植栽、設置棲地營造區教育解說等,局部改造低水護岸,重塑主河道,營造豐富多樣生態棲地,重要路口設置無障礙步道,串接既有人行道,營造舒適的水岸漫步休憩空間。
工務處提到,未來工程完成後,豆子埔溪水體將透過側溝系統連接專管至礫間處理場淨化,過濾後的水會再回到上游循環,除了保有水體潔淨,同時也達到乾淨水循環、保持水位等,避免旱期造成含氧量不足,魚群暴斃等問題衍生,保護好重要水資源。

文信爬蟲公園環境將優化,設置礫間處理機房、活動廣場、無障礙坡道、親水跳石步道等,期盼增添親水體驗。 (新竹縣政府提供)

竹北市儒林橋至翰林橋環境復原工程。(新竹縣政府提供)

新竹縣政府將復原優化文信爬蟲公園環境,設置礫間處理機房、親水跳石步道、遊戲廣場等,期盼增添親水體驗。(記者廖雪茹攝)

新竹縣政府將復原優化文信爬蟲公園環境,設置礫間處理機房、親水跳石步道、遊戲廣場等,期盼增添親水體驗。(記者廖雪茹攝)

新竹縣政府將復原優化文信爬蟲公園環境,設置礫間處理機房、親水跳石步道、遊戲廣場等,期盼增添親水體驗。(記者廖雪茹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