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廢再利用 埔里擬引進生物炭爐
埔里茭白筍產生大量筍葉、筍殼,處理棘手。(記者佟振國攝)
處理筍葉、筍殼、太空包 取代露天焚燒 產製生物炭及醋液 改良土壤
〔記者佟振國/南投報導〕南投縣埔里鎮是全台茭白筍、香菇重要產地,大量農業剩餘資材常採露天焚燒或任意棄置影響環境,埔里鎮公所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透過地方創生計畫,預計今年十月引進生物炭爐,不僅可處理棘手的農業廢棄物,避免空氣、環境污染,產製的生物炭與醋液也能回歸大地改良土壤,提升產量及品質,為國家淨零排放目標盡一份心力。
向農委會爭取經費設置3座
埔里鎮茭白筍栽種面積一千六百公頃,全台第一,香菇產量及品質也聞名全國,但作物收成後產生的筍葉、筍殼及太空包,加上埔里也是苗木植栽重鎮,修剪枝幹產生木材、木屑,以往農民認為燃燒可以防治病蟲害,灰燼肥沃土壤,常採露天焚燒,卻影響空氣品質,公所因而透過暨大協助,研究如何善用農業剩餘資材進而降低環境衝擊。
埔里鎮公所表示,目前計劃向農委會爭取三千萬元經費,引進三座生物炭爐,設置地點選在房里、麒麟、桃米,處理茭白筍殼、太空包、樹枝等,暨大團隊日前也赴彰化縣二林鎮,了解當地農民透過生物炭爐處理葡萄樹等農業剩餘資材的成效。
裝集塵、洗滌設備 防止空污
公所、暨大昨天召開說明會,邀請投入生物炭爐研究的工研院專業團隊進行「農業廢棄資材製作生物炭技術」經驗分享,生物炭爐採電力運作,在尾端排氣加裝集塵、洗滌設備,可防止空污,產製黝黑不起眼的生物炭、醋液,則能改良土壤品質,防治病蟲害,減少化肥農藥使用,提升有機栽種面積,創造農業附加價值,好處多多。
公所表示,這項計畫獲農委會支持,希望在今年八月前完成乾燥與粉碎設備及生物炭化系統設備建置,十月完成操作測試,後續展開農民的教育訓練與推廣,取代傳統露天焚燒,也讓廢棄物變黑金。
埔里公所將設置三座生物炭爐,活化再利用農廢。(暨大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