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明年進入碳有價時代 薛富盛:碳費費率會避免「綠色通膨」
環境部部薛富盛接受本報專訪,針對碳費的疑慮與徵收做出詳細說明。(記者陳品妤攝)
〔記者陳嘉怡/台北報導〕台灣將在明年開徵碳費,正式進入排碳有價時代,產業界關切碳費如何訂定,環境部長薛富盛接受本報《官我什麼事》專訪表示,可能會將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納入碳費費率考量,避免「綠色通膨」。不過,碳費最終如何訂定,還是要由碳費費率審議委員會決定。
薛富盛表示,今年10月歐盟CBAM(碳邊境調整機制、俗稱碳關稅)開始試行,未來銷到歐洲的產品必須申報碳排量,2026年正式開始繳費。而如果要申報的外國產品在原國家已經支付當地碳價相關費用,就可以折抵。他強調,台灣2025年開始收取碳費,可銜接上CBAM的時間。
薛富盛指出,明年1月1日起,台灣將進入碳有價的時代,目前規畫以 2024 年的碳排放量當作基準計算,並以此為開徵時間點;2025 年開始實際向全台500多家排碳大戶收費,未來希望以兩年為一期,朝向漸進式調高,最快每兩年檢討一次碳費費率。
至於碳費起徵價如何訂定,薛富盛表示,不會只從單一指標訂出價格,會參考各國碳定價並考量台灣產業結構,否則訂太低沒辦法達成溫室氣體減量目的,訂太高又可能衝擊到民生及產業發展。此外,如果碳費徵收對象提出自主減量計畫,也會適用優惠費率。
薛富盛提到,為避免開徵碳費後,造成「綠色通膨」,連帶影響到一般民生消費,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也可能會納入碳費費率考量。不過,碳費最終如何訂定,還是要看碳費費率審議委員會的決定。
薛富盛也表示,希望屆時碳費費率審議委員會所提出來的費率,應該是要符合台灣的實際發展情況,並考量到與國際接軌等種種因素,提出一個雖然不能大家都滿意,但應該是大家都可以接受的費率,應不會對台灣的產業發展、民生造成太大的衝擊。
環境部長薛富盛接受本報專訪,針對碳費的疑慮與徵收做出詳細說明。(記者陳品妤攝)
-
環境部長薛富盛:四接環評是首要任務 允落實公民對話
-
南台灣首場碳權淨零轉型論壇 聚焦化解「碳焦慮」
-
挺台灣遭封殺一年無戲可拍 台派演員陳慕義挺台立場不變
-
首任環境部長薛富盛:四接環評列首務
-
協助企業加速因應減碳 中山大學首度開「碳權」系列課程
-
Home Run大巨蛋經濟正HOT!持中職開幕戰門票 抽機票出國看經典賽
-
碳權交易所將落腳高雄!環境部長薛富盛:將結合大學人才資源
-
環團籲加速起徵碳費 每噸500元並逐年增至3千元
-
反四接「護海公投」訴願被行政院駁回 王醒之:非常遺憾
-
自由開講》臺灣碳費開徵三度延期,環境部拖延減碳淨零腳步
-
「乞丐超人」列國小教材! 康軒遭網友炎上急刪除
-
不是日韓!這1國旅遊CP值超高 網大推:後悔沒早點去
-
台灣特有瀕危新物種 魚池琴蛙 歷經40年獲正名
-
狼師還聘用 議員批台中教局失職
-
小三男童受害不敢說 國一爆發母子抱頭痛哭
-
導護風險高 立委促導護法制化
-
碳足跡標籤效期2年 漂綠可罰百萬
-
3年來首例 女童發燒血便感染出血性大腸桿菌
生活今日熱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