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古巴比倫幾何學 早歐洲1400年

古巴比倫泥板。(路透)

古巴比倫泥板。(路透)

2016/01/30 06:00

〔編譯魏國金/綜合外電報導〕德國古科學史專家在分析4塊西元前350至50年的巴比倫楔形文字泥板時發現,當時的天文學家已利用複雜的幾何學技術追蹤木星在天空的移動路徑,而該技術不僅領先歐洲的幾何學成就約1700年至1400年,而且預示微積分的發展。

譯解泥板內容的柏林洪堡大學教授奧森德萊弗驚嘆說:「沒有人預料到這樣。這種對速度、時間與距離關聯性的理解,被認為直到西元1350年左右才出現。」他補充,相關的幾何學方法類似14世紀英國牛津大學默頓學院的學者所發展出來的幾何學,這些泥板已改寫了科學史書。

運用幾何學技術追蹤木星

之前巴比倫的天文學家被認為僅能使用算術概念而沒有幾何概念。然而這些長寬約4公分的泥板文獻卻顯示,巴比倫人以梯形面積,及其長短邊為基礎的幾何運算,計算出木星沿著地平線移動的參數,從而計算出該星體在60天與120天的位置。這些巴比倫泥板以抽象概念使用幾何學,來界定時間與速度。

巴比倫是古美索不達米亞的重要城市,位於現在的巴格達以南100公里處。木星與該城守護神馬杜克(Marduk)有關。

這4塊泥板約於1880年出土,目前存放於倫敦的大英博物館。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