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短短40年 野生動物少一半

墨西哥米卻肯省(Michoacán State)伊斯塔皮亞海灘(Ixtapilla beach)的世界最小海龜「麗龜」(Olive Ridley),當地每年會有大批海龜成群抵達此太平洋岸邊產卵,因人類破壞棲地,面臨生存危機。(法新社)

墨西哥米卻肯省(Michoacán State)伊斯塔皮亞海灘(Ixtapilla beach)的世界最小海龜「麗龜」(Olive Ridley),當地每年會有大批海龜成群抵達此太平洋岸邊產卵,因人類破壞棲地,面臨生存危機。(法新社)

2014/10/01 06:00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關注地球環境惡化速度、致力創造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之美好未來的保育團體「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提出警訊,指出自1970年起全球人口倍增的短短40年間,地球上的魚類、鳥類、哺乳類、兩棲類和爬蟲類等野生脊椎動物總數,卻超乎預期地減少52%,且地球生命支持系統已逼近臨界值,人類應立即採取正確行動,以保萬物未來的生存空間。

拉丁美洲驟減83% 最可怕

世界自然基金會在9月30日發佈的「地球生命力報告」中,以「地球生命力指數」(Living Planet Index, LPI)分析全世界共3038種脊椎物種,由其中的1萬380個生物群之規模消長趨勢,衡量當今地球生物多樣性,以及目前已知地球上近4萬5000種脊椎動物的生態變化情形。

報告指出,野生脊椎動物大量消失的情況,主要發生於熱帶地區,在低收入國家減少58%,其中又以拉丁美洲的83%最劇;各物種中,以淡水生物的減少最為明顯,共下降76%,海洋和陸地生物總數則各減少約39%。

該報告認為,野生脊椎動物銳減主因是自然棲地減少、捕獵和氣候變遷。「地球生命力報告」每2年發表一次,根據2年前發表的1970年至2008年研究數據,2688種野生脊椎動物總量跌幅當時僅28%。

資源消耗快 多半個地球才夠活

世界自然基金會亦以「生態足跡」(ecological footprint)分析每一國家平均每人為生活所消耗的資源,指出科威特、卡達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為生態足跡前三大國家;印度、印尼和剛果民主共和國等較貧窮國家的生態足跡,則在地球可負荷範圍內。報告顯示,全球人類需要1.5個地球才能支持當前的資源消耗速率;而若地球上每個人都以卡達人的方式生活,我們共需4.8個地球才夠使用。

報告引用「行星界限」(planetary boundaries)的「地球生命9大支持系統」概念指出,地球的生物多樣性、二氧化碳含量和肥料造成之氮污染已突破臨界值,海洋酸化及淡水磷含量指標也已接近界限門檻。報告強調,當前人類的欲望要求已超出自然界可負荷量的50%,地球復原能力遠不及人類砍伐樹木、抽取地下水及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