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英媒簽證被拒續簽 前《華郵》記者:香港之死終來臨

現任港大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總監瑞凱德,日前在「inkstone news」發表一篇文章,標題直接表明,「用了一段時間,但香港之死終來臨」(It took a while, but 'The Death of Hong Kong' has arrived)。(圖擷取自inkstone news)

現任港大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總監瑞凱德,日前在「inkstone news」發表一篇文章,標題直接表明,「用了一段時間,但香港之死終來臨」(It took a while, but 'The Death of Hong Kong' has arrived)。(圖擷取自inkstone news)

2018/10/11 21:42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香港外國記者會(FCC)副主席、英國金融時報(FT)亞洲新聞主編馬凱(Victor Mallet),近日遭香港政府拒絕續簽其工作簽證,引發國際關注。前FCC主席瑞凱德(Keith Richburg)撰文指出,「香港之死終來臨」。

前《華盛頓郵報》記者、現任港大新聞及傳媒研究中心總監瑞凱德,日前在「inkstone news」發表一篇文章,標題直接表明,「用了一段時間,但香港之死終來臨」(It took a while, but 'The Death of Hong Kong' has arrived)。

瑞凱德在文章開頭指出,未來歷史學家在撰寫有關「香港之死」的論文時,可能會發現1995年的《財星》(Fortune)雜誌封面出現相同標題,其似乎有先見之明或言之過早,但2018年這幾個月發生的事,似乎是一個轉捩點,標誌一個曾經偉大、開放且自由的城市開始崩壞。

瑞凱德表示,他在東亞地區做了30年記者,「從來沒有想過,有一天香港會驅逐外國記者」。他說,香港一直是亞洲最開放的地方之一,很多外國新聞機構都在香港設立分部;他1995年首次到香港設立《華郵》分部時,曾向當時港府新聞處處長詢問申請記者證事宜,對方只是笑一笑,稱香港不需要申請記者證,「我們有新聞自由」。

瑞凱德表示,港府這次明顯「借用」了中國政府的手法,將拒絕續批記者簽證作為「管控的手段」,但馬凱的情況更糟糕,他並非因寫了什麼而被禁止進入香港,他的「罪行」似乎是他作為FCC代理主席,主持了一個「絕對合法的午餐會」。

瑞凱德指出,港府或更可能是來自北京的要求,採取這種舉措是為「殺雞儆猴」,透過一名記者被拒續簽證,讓其他人注意到政權的立場發生了變化,具批判性的報導不會被容忍,最好聽從命令或打包行李離開。

相關連結請見:

瑞凱德香港之死全文

瑞凱德在文章指出,1995年的《財星》(Fortune)雜誌封面就出現了「香港之死」的標題。(圖擷取自inkstone news)

瑞凱德在文章指出,1995年的《財星》(Fortune)雜誌封面就出現了「香港之死」的標題。(圖擷取自inkstone news)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