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出爐 美國3學者摘下桂冠

今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由(由左至右)美國學者傑弗里·霍爾(Jeffrey C. Hall)、麥可·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麥可·揚(Michael W. Young)獲得。圖為2013年3人在香港中大演講。(歐新社)

今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由(由左至右)美國學者傑弗里·霍爾(Jeffrey C. Hall)、麥可·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麥可·揚(Michael W. Young)獲得。圖為2013年3人在香港中大演講。(歐新社)

2017/10/02 17:4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2017諾貝爾獎今起陸續揭曉,台灣時間下午5時30分,瑞典卡洛林斯卡研究所(Karolinska Institute)的諾貝爾醫學獎委員會宣布,今年生理醫學獎桂冠由美國學者傑弗里·霍爾(Jeffrey C. Hall)、麥可·羅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麥可·揚(Michael W. Young)獲得。

發現控制生理時鐘的分子機制

委員會指出,上述3人獲獎原因為「發現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他們用果蠅進行實驗,成功分離出「period gene」,由此基因所轉譯出的蛋白質PER,在夜晚累積,在白天降解,最終發現了控制生理時鐘的基因與其蛋白質。

霍爾、巴斯羅什和揚曾在2013年以同樣原因獲得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3人研究也曾獲邵逸夫生命科學與醫學獎

麥可·羅斯巴什1945年於美國紐約布魯克林出生,1971年於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獲取遺傳學博士學位,之後於加州理工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現為美國沃爾瑟姆布蘭戴斯大學榮休教授。他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及美國人文與科學學院院士。

麥可·羅斯巴什於1944年在美國密蘇里州堪薩斯市出生,1970年於麻省理工學院取得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1972年至1974年於英國愛丁堡大學動物遺傳研究所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現為美國布蘭戴斯大學生物學教授暨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研究員。他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麥可·揚則於1949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州邁阿密出生,1975年於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獲遺傳學博士學位,1975年至1977年於史丹福大學醫學院接受博士後培訓,現為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學術事務副校長及教授。他也是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今年獎金提高 3人共享900萬瑞典克朗

諾貝爾基金會上週宣布,由於財務狀況改善,2017年諾貝爾獎的每個獎項,獎金從原本的800萬瑞典克朗(約3088萬新台幣),增至900萬瑞典克朗(約3474萬新台幣)。

生理醫學獎自1901年至2016年,已頒發107次,僅39次由1人獲得,歷屆得主僅12名女性,最年輕得主為發現胰島素的班廷(Frederick G. Banting),當時才32歲;最年長得主為發現腫瘤誘發病毒的勞斯(Peyton Rous),獲獎時已高齡87歲。

去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得主為日本東京工業大學榮譽教授大隅良典,因發現自體吞噬(autophagy)的機制而獲得此獎。

諾貝爾獎由醫學獎揭開序幕後,明天將頒發物理學獎,週三是化學獎,週四文學獎,週五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則會在9日揭曉。

今年生理醫學獎桂冠由美國學者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 Young獲得,獲獎原因為「發現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圖取自推特)

今年生理醫學獎桂冠由美國學者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 Young獲得,獲獎原因為「發現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圖取自推特)

諾貝爾醫學獎委員會宣布,今年生理醫學獎桂冠由美國學者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 Young獲得。(路透)

諾貝爾醫學獎委員會宣布,今年生理醫學獎桂冠由美國學者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和Michael W. Young獲得。(路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