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屠呦呦曾被稱「三無」科學家 如今抱諾貝爾獎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之一,中國籍的屠呦呦。她過去在中國國內沒有受到太大的重視,還曾被稱「三無」科學家。(路透)

諾貝爾生醫獎得主之一,中國籍的屠呦呦。她過去在中國國內沒有受到太大的重視,還曾被稱「三無」科學家。(路透)

2015/10/05 22:30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2015年諾貝爾醫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15)在今天(5日)台灣時間17時30分揭曉,由愛爾蘭出生的坎貝爾(William Campbell)、日本籍大村智(Satoshi Omura)及中國籍的屠呦呦(Youyou Tu)共同獲得。屠呦呦是中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的人,但她過去在中國似乎沒有太大的名氣。

據《鳳凰網》報導,屠呦呦1930年底生於中國寧波,今年85歲,名字典出詩經「呦呦鹿鳴,食野之苹。」,由父親所取的。她目前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終身研究員兼首席研究員,也是青蒿素研究開發中心主任。

《新浪新聞》指出,屠呦呦多年來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曾在2011年獲得醫學界有「諾貝爾獎風向標」之稱的拉斯克獎的臨床醫學獎(Lasker Award)。而她這次獲獎主要是因為創制新型的抗瘧疾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然而屠呦呦在中國境內先前似乎並未受到太大的重視,還曾被戲稱為「三無」科學家,意指「沒有博士學位」、「沒有留洋背景」、「沒有院士頭銜」。據《人民網》報導,前兩項是因為文革前歷史背景所致,而落選兩院(中國科學院、工程院)院士則可能和她「不善交際」、「說話直率」有關。

《鳳凰網》指出,對於她似乎不受中國國內獎項青睞,科學界主流答案是指無法確定獎項歸屬。中國在1967年為越戰啟動「523」的瘧疾防治藥物研究,中國中醫研究院1969年參加展開研究。當時正值文革,多數學術權威都已被鬥倒的情況下,屠呦呦被委任為組長。但1978年成果鑑定會上認定這個成果是集體榮譽,卻未提到發現者的名字,往後因此引發諸多爭議。

屠呦呦一直以來都相當「沉默」,在拉斯克獎頒獎典禮上也強調成績屬於科研團隊的每個人。不過有人指出,她其實從未承認別人的工作。無論如何,面對過去的爭議以及現在因獲獎而熱門,屠呦呦都保持一貫的「沉默」,而獲得國際大獎似乎也為她的「沉默」做了註腳。另外,她家鄉的一份報紙在獎項揭曉前,就報導當地似乎有意將她的故居以名人故居形式保留。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國際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