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封面故事-時事求是〉未來的工作

2018/11/26 06:00

越來越多的機器人出現在周遭。(記者王憶紅攝)

▓魏錫賓

趨勢可能會暫時盤整,但方向不易變。在工業革命發生之前,人類就一直尋找省力、簡便的生產方法,工業4.0再添加智慧元素,進一步推動效率的提升;現在的機器人進逼,雖然反映人力勞動的必然縮減,但也代表了人腦利用的相應升級。

從工業革命、自動化,至AI發展後,智能機械的攻占生產領域,生產效率伴隨產品品質的提高,使大量生產成為可能,而後的細緻化、多樣化,更倚賴精密機械的打造。生產方式改變,也就是工作內容的變化,重複性的簡單勞動工作,最容易被機器取代,而新增的工作,則仰賴智力的發揮。

世界銀行出版的2019年「世界發展報告」(World Development Report),主題是變化中的工作性質,認為未來的工作需要有「特定的技能,即專業技術、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批判性思考的組合,以及毅力、團體合作及同理心等軟技術」才能勝任;能從容立足未來的個人,要有認知能力、社交能力及適應能力。

當機器人可能承擔大部分的勞動工作,與機器人大戰的將不只是機器人,還有創造與應用機器人的許多人。因此,要因應變化的不只是個人,如同世界銀行的建議,政府應加強兒童早期教育的投資、提高社會的最低保障,以及想辦法先提高政府收入,創造應變的財政空間。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