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人物專訪〉國發會主委陳美伶 將工作變成有意義的生活

2018/10/01 06:00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從工作中尋找到樂趣後,工作就成了生活,而且是有意義的生活。(資料照)

記者魏錫賓/專訪

擔任任何職務均給外界拚命印象的國家發展委員會主委陳美伶,每天早上7點10分到辦公室,雖然不少人認為她的生活就是工作,但對於能夠在短時間掌握國發業務的陳美伶來說,從工作中尋找到樂趣後,工作就成了生活,而且是有意義的生活;即使「今天不談工作」,也就能隨口深入行政院長賴清德近日所提雙語國家的政策內涵。

公文不過夜 以精準判斷提高效率

擔任台南市政府秘書長時,辦公室四周總是堆滿了文件、報告,令人有走進公文倉庫的錯覺,但那些並非尚未批示的公文。陳美伶說,自己的個性相當重視速度、效率,因此要求「公文不過夜」,不希望執行力卡在行政層級的任一環節;堆積的文件,都是決定政策與進行管考的重要參考資料。

在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時,就被視為左右手的陳美伶,常被稱許有極佳的規劃、管控及行政管理能力,針對這樣的讚譽,她指出,政府行政其實一以貫之,若能從源頭做好,效率自然能夠提高。譬如:組織能力與精準判斷也是一種規劃,只要用對人、使規劃過程更合理、完整,就更能務實提出解決方案。而計畫可行,且在有效控管下,也就能夠依時、依需要完成。

執行力不變 中央地方重點不相同

中央與地方的行政經驗,使陳美伶面對原本不熟悉的部分業務,也能順利入手。她認為「看清問題」,是解決問題的開頭,而承認自己的不足、尊重專業,就是看清問題的第一步;但接著要據以規劃可行方案,擬出執行的時間表、有效控管,才能將問題解決;執行力若未落實,再好的計畫都只是空談。

陳美伶指出,中央政府負責政策擬定,層級較多,但不容易看到直接成果;地方政府即行即做,遇到比較多細節的疑難雜症,且直接回饋快,出門就直接面對群眾,兩層級的責任、功能及條件都不同。因此擔任主委後,就特別重視規劃、協調與時間控管。國發會的工作重點、未來重要政策的推動,都條列的很清楚,依時間追蹤、控管進度。

協調有需要 追蹤控管進度不妥協

在中央有許多政策並非單一部會所能完成,陳美伶說,國發會就有不少跨部會協調工作,若要做好這一任務,開會前必須了解每項工作都有主軸,一定要先抓到重點、解決方式及面臨的困難,當這些都了然於胸時,才有機會去說服對計畫有不同意見的人,一起努力去達成。

不少部會遇到問題就拖著,且公務體系中也常見協調過程沒問題,但執行進度緩慢的弊病,如何解決?陳美伶說,「我都是用時間管控」,請執行單位預估時,再以road map來管控。例如:在擔任行政院秘書長時處理烏來台車問題,台車在幾次颱風損害,軌道崩塌,但它是烏來觀光命脈,希望很快復駛,林務局報告6個月內完成,後來沒有動靜,經了解是有歷史包袱,台車是運輸工具或觀光目的的定位不明確,且行經私人土地,土地分區上能否做為軌道運輸?這些問題涉及中央幾個單位及新北市,後來就將他們全部找來,一次把問題釐清,問題全部找出來後,就能確定每個問題後續的處理方式,然後列管,最後在半年內完成,已經復駛。

不分段處理 一次解決所有的問題

「一次將所有問題提出、解決,就是我處理問題的方式」,陳美伶說,「我自己比較敏感,每件事情都盯的緊、要看得到成果」。

雖然不打算談業務內容,但陳美伶指出,台灣經濟往正向發展的方向不變,失業率17年最低、出口創新高、股市一直維持萬點、物價穩定、信心指數高,數字雖然冷冰冰,但若是客觀呈現,畢竟是科學,沒有不信的道理。為何部分民眾感受不到?可能是社會的氛圍,或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體驗。

陳美伶強調,經濟是往好的方向前進,政府會持續把環境做好,解決五缺問題只是起步,各種法規鬆綁、硬體建設、技術合作的協助等不會間斷,希望民間與政府一起攜手,讓台灣經濟再升級。

引國際人才 雙語政策有更多功能

最近賴清德提出雙語國家,陳美伶指出,雙語政策應有更深刻的意涵,面對數位經濟、人口問題的解決,都有賴打造友善環境;而讓台灣成為友善英文環境,就是其中一部分,也更容易與國際及國際人才接軌,更能在自由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在全球佈局中搶下一席之地,也更能吸引國際人才。

受訪當日雖已參加、主持了6場會議,但在晚上6點半的主委辦公室,陳美伶依然精神奕奕的維持著笑容,她說她也和前央行總裁彭淮南一樣,喜歡到大安森林公園運動,有時兩人會邊走邊聊,繞一圈約半個小時,運動是她健身、也是鬆弛心情的方法。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