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漫步金融風雲〉本益比的乾坤大挪移

2018/06/18 06:00

鴻海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於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首日大漲44%,公司市值狂飆。(資料照)

■林睿奇

今年5月11日深夜,中國證監會核准鴻海子公司富士康工業互聯網(FII)的IPO。FII是匯集鴻海旗下子公司的精華而組成的「夢幻」公司,在6月8日於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首日便大漲44%,公司市值狂飆,也令郭台銘重登台灣首富寶座。鴻海將擴張帝國的大夢挪往中國,把台灣資本市場的本益比移成大陸的「本夢比」,對於鴻海集團和郭台銘來說,這是一場成功的乾坤「大夢移」!

大夢移 FII市值超過母公司鴻海

中國擁有廣大的內需市場,經濟成長率仍然維持在6%以上,企業將未來發展重心移往大陸,投資人自然地「夢想」著企業應該享有較高的獲利增長,資本市場也會認同更高的本益比。以這次FII在中國掛牌來說,定價為本益比15到17倍,遠超過鴻海在台灣股市的本益比(約為10到12倍)。用一個簡單的概念來思考,如果一間公司在台灣釋出一股可以籌資10元,而到大陸能夠拿到15元,又可利用更高的本益比來提升公司估值的話,企業主便有強烈的動機進行此項交易。FII上市之後,市值在短短幾天內超越2兆台幣,還高於母公司鴻海的1.5兆多台幣。以鴻海握有85%的FII持股來看,這樣的市況不是代表FII的市值被高估,就是代表鴻海的價值被低估。

新財技 公司換股合併再分拆上市

若是鴻海高層覺得股價委屈,或許還可使出另一「財技」。一般來說,控股公司有時會出現股價相對淨值折讓的情形。這類公司通常擁有很多業務不同的子公司,而投資人往往搞不清楚如何衡量控股公司的本益比。此時,控股公司可將旗下的公司換股合併,把各項業務分門別類的歸到新設立的子公司,然後再次分拆上市。如此一來,各個新上市的公司定位明確,市場便可給予合理的本益比,控股公司的價值方能藉由股價彰顯出來。

新方法 公司換股合併再分拆上市

2015年1月,「香港超人」李嘉誠宣布要將旗下的長實與和黃進行重組合併。原本長實握有和黃49.9%的股權,而證券人士估計長實的市值比帳面價值折讓23%,相當於存在800億港幣左右的差異。李嘉誠透過兩間公司的換股合併,將長實與和黃的非房地產業務,像是零售、港口、電訊等資產注入新成立的長和,而地產業務則注入長地。同年六月,分拆出來的長地首日掛牌之後,長和系重組的市值較消息公布之前增加了約2,660億港幣,李嘉誠的身家也因此暴漲779億港幣。這種手法就好比要將上海名菜八寶鴨賣得更貴一樣,餐廳老闆可以在八寶鴨內塞入鮑魚,但如果擔心顧客吃不出內藏的好料之時,便可把一部分的鮑魚分拆出來,另外做成一份高檔的菜餚。此時,八寶鴨外加一份鮑魚菜餚的售價會就勝過只有一隻八寶鴨而已。

硬道理 基本面、成長率才是王道

鴻海當然可以繼續「分拆鮑魚」、舞弄財技,但投資人不該被本益比的乾坤大挪移和財務技巧所迷惑。2005年2月,鴻海的富士康在香港以每股3.88港幣掛牌,2006年11月,股價達到最高的27.7港幣,今年6月中僅剩1.3港幣左右。去年7月,鴻海另一間子公司鴻騰精密(FIT)以每股2.7港幣上市,最高來到7.38港幣,今年6月中也回落到3.6港幣左右。由此可見,絢麗的財技可以短暫推升企業的市值,但從長遠的角度來思考,企業的基本面和成長率才是提高股價和企業價值的「硬道理」!(作者曾任美林私人銀行首席副總裁)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