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封面故事>物價及物價指數的現實

2018/03/12 06:00

物價及物價指數的現實。(資料照)

記者魏錫賓/專題報導

通膨不是狼,但也可能喊多了就來了。最近因衛生紙搶購及部分原物料價格走高而使通膨問題受到關注,不過,若以美國的角度觀察,1982年後就沒有像樣的通膨了,物價年增率大致在3%上下波動;全球物價平均漲幅變化較大,2008年接近9%,但這幾年急遽走低至2016年的2%以下。雖然部分原物料價格近2年走揚,但並無全面帶動物價的必然性,現在最可怕的應該就是通膨預期了。

英國漲歐元區跌 各國物價走勢不同

我國2018年2月份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2.19%,為2017年2月以來的高點,英國物價漲幅也連續5個月維持在3%上下,但美國近幾個月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都約2%,低於2017年2月的2.7%,相對於金融海嘯之前的那10年,更算處在低點,而歐元區1月份物價年增率也降至1.3%,離2%的目標更遠,全球物價尚呈現分歧走勢。

進口原物料價漲 新台幣升值減衝擊

部份原物料價格在這2年雖由近期低檔反彈,但大部分距離2011至2013年時的高點仍有一段距離,數據顯示的是各國掌控物價能力有別,且當原物料價格走揚時,在不同時期、各國因經濟特性及發展程度的不同,一般物價受影響的程度均不一樣。我國央行認為今年「全球景氣復甦溫和,美國頁岩油產量亦漸增,國際油價漲幅可望減緩,加以國內有效需求溫和,產出缺口仍為負,通膨展望尚屬溫和穩定」,對維持我國物價穩定的業務目標相當有信心。

我國進口原物料雖多,不過,新台幣升值也扺消部分影響。根據央行統計,2017年以美元計價之進口物價指數年增率為7.41%,因新台幣對美元升值超過6%,致以新台幣計價之進口物價指數年增率大降為1.36%,「估計CPI年增率因新台幣升值而減緩0.36個百分點」。

查價項目超過360項 物價指數只是總指標

我國的消費者物價指數由7大類40中類360多項組成,2011年時,各中類中,房租占消費者物價指數的權數接近2成,當房租調高10%,物價即上揚接近2%,2016年調整權數,房租的權數調低至0.146,但仍是物價指數40個中類中,占比最高的一項,其次為娛樂費用、交通服務及維修零件、外食費等,前四大占近40%,只要這些項目穩定,物價波幅即可較有效控制。

不過,物價指數波動反應的是整體物價水準的變動,即使指數持平,因不同商品的價格一直在調整,在一段時間後指數內涵也會有很大差別,譬如:電視機價格下滑,而歸類於「雜項類」之「其他」的「婚喪喜慶費用」上揚時,可能抵銷彼此對指數的影響;另外,個人受物價變動的衝擊差異也大,整體來看,保母費在物價指數中所占權數(千分之4.13)與「衛生紙、面紙及紙巾」(千分之4.02)相去不多,不過對有需求的個人或家庭,造成的壓力難以相提並論。

央行有信心 能否穩定物價看施政能力

貨幣政策只能觀照全體,無法鎖定個別商品項目,央行曾以選擇性信用管制壓抑房價,但對民生商品無能為力;只是中央銀行對個別商品的漲跌無置喙空間,卻要防範預期心理的連鎖反應。

全球利率現在都處低檔,理論上,目前的中央銀行怕的是經濟危機時,沒有工具提振景氣,而較不怕通膨,因為抗通膨工具全未出手;然而,通膨的可怕在預期心理產生後的沒有節制,即使央行出手也不一定壓抑得住,在經濟才剛回春之際,為免過度緊縮貨幣而再影響景氣,就必須依賴央行「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能力了,而必要出手時,也不能猶豫,切勿陷入有工具、無能力的窘態。

物價若揚將使現金折價 有效投資才能維持購買力

如果通膨發生,個人的資產所受的衝擊將因類別而有不同。物價上升,現金的購買力下降,而銀行存款利率可能因央行驅動貨幣政策而提高,但通常不如物價上升的速度,也會有相對剝奪感,因此更需要有效應用資金投資於股票或房地產等工具。

從過去的經驗得知,物價波動難免,物價指數長期也走揚居多,這個月漲了A,下個月可能漲的是B,即使整體比例不高,對個人的影響卻紮實存在,民眾心理感受自然不同於冷冰冰的數字。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