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電子化支付>電子化支付快速發展 台灣人還是愛用現金

2018/02/12 06:00

台灣到處是ATM,民眾提領現金方便,自然愛使用。(記者李耀宗攝)

記者盧冠誠/專題報導

包括行動支付、第三方支付等各種「電子化支付」(即非現金支付)近年蓬勃發展,但其實台灣人還是很愛使用現金!根據統計,2011年我國通貨餘額對名目GDP(國內生產毛額)的比率為7.74%,往後逐年上揚至2016年的9.82%,大增超過2個百分點。

其實不只台灣,觀察近年主要國家通貨餘額對名目GDP比率,除中國外,多呈現成長趨勢,即使「電子化支付」系統發達的鄰近國家如南韓、日本、新加坡及香港亦然,顯示民眾對現金的需求仍強;其中,又以日本2016年該比率逼近2成最高,香港亦超過15%。

歐元區方面,歐洲央行(ECB)的數據顯示,2016年仍有近79%的銷售點交易以現金完成,區域內最大經濟體德國比例達到80%。

電子化支付崛起 尚未影響通貨發行

中央銀行官員表示,行動支付等各種非現金支付工具發展,多少會減少現金的使用,但相較我國逾2兆元的通貨發行額,影響是微乎其微;此外,各國國情不同,台灣到處是ATM(自動櫃員機),使得非現金支付在我國,沒有中國發達。

尤其台灣ATM密度可說是全球第一,每平方公里設置約0.8台,民眾提領現金方便,自然愛使用。據統計,截至去年11月底,全體銀行共裝設2.8萬餘台ATM,去年前11月交易次數超過8億次,交易金額達10兆餘元。

受到全球金融海嘯衝擊,台灣ATM交易金額在2009年降至7.7兆元,往後隨著景氣緩步復甦,交易金額亦逐年成長,2017年有機會挑戰11兆元大關。

全體金融機構中,以中信銀擁有超過5,500台ATM最多,台新銀、國泰世華銀、郵局等也都各有3,000多台。

銀行ATM搶進超商 民眾領現金便利

為何台灣ATM如此普及?一位公股行庫主管分析,很大原因是許多民營銀行大舉搶進便利商店,廣設ATM所致,像中信銀與7-ELEVEN合作,台新銀及國泰世華銀則是聯手全家。

行庫主管指出,一般ATM建置成本大概50萬元,這還沒有考量後續維護費用,且使用年限不到10年,所以設立ATM並非以賺錢為目的,其效益主要在於提高銀行品牌能見度,同時加深往來客戶的黏著度。

行庫主管認為,台灣ATM密度高又發達,有些銀行還會利用累積使用次數兌換便利商店購物金的好康活動,吸引民眾多加使用,亦成為「電子化支付」一道阻礙。

若電子化支付步入軌道 ATM將走入歷史

台灣民眾很難離開ATM的原因還包括,國內有些店家只收現金,即使接受信用卡,仍鼓勵民眾付現且不收10%服務費;另外,其提領的成本相當低廉,手續費幾乎是全亞洲最便宜,跨行提款每筆才收5元,鄰近國家至少10元起跳,高的還有到60元。

相較中國行動支付迅速發展,買水果、搭車等日常消費都可靠手機完成付款,對ATM提現需求驟降,最近許多一線城市的商場ATM就有逐漸減少趨勢,也許哪天發現台灣同樣有此現象,可能就代表「電子化支付」已步入軌道。

有人形容,ATM就像早期公共電話亭,讓民眾不用跑銀行,就能在外面提領現金,如今,隨著人手一機的時代來臨,現在很難再看到公共電話亭,而當「電子化支付」成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時,ATM恐同樣成為歷史。

一手掌握經濟脈動 點我訂閱自由財經Youtube頻道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財經】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今日熱門新聞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財經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