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洛杉磯傳真】當運動變成體育

2015/12/09 06:00

◎王丹

最近在《三聯生活周刊》上看到陳曉的一篇回顧田徑比賽運動歷史的文章,頗有啟發,也拿來跟讀者朋友分享一些我的閱讀感受。

這篇文章一開始就告訴了我一件以前我不知道,相信很多人也都不知道的事情,那就是:古代奧運會中,對於田徑運動員取得的成績的紀錄其實很少,以至於我們現在還不太知道,過去的體育運動中,那些先人能夠跑多快,跳多高。而為什麼會沒有紀錄呢?因為在創辦體育活動的古人看來,成績並不重要,計較成績不符合體育精神。他們更加關注的是運動這件事,他們把運動看做完善自我的方式、方法和途徑。按照我的理解,在古代社會的思考中,做為比賽的體育,和做為一種精神的運動,其實並不是一回事。

以田徑為例,作者就認為: 「田徑本身已經超越了一項運動,成為一種生存哲學。它是對軟弱的克服,是不自由狀態中的自由的吶喊。田徑不僅僅幫助我們增強了體質,更重要的是,在自然意義上它阻止人的退化,在文明意義上反抗異化。這是田徑運動最獨特的價值觀。」

我基本上同意這樣的論述,不過我覺得作者在整體體育項目中,太突出田徑的作用了。其實在我看來,各項運動都具有超乎比賽和比賽結果的意義,那就是我們所說的體育精神,包括平等(每一個運動員都要站在同一個起跑點上)、公正(成績的取得要以遵守運動規則為前提)、團隊合作精神(群體性的運動項目尤其如此)、對於極限的反抗(不斷衝擊世界紀錄)、韌性與堅持的精神(這表現在三項鐵人和馬拉松上更為明顯)、忍耐(絕大多數運動員都要面對因為運動帶來的身體傷害)、回歸自然(大部分運動項目都是完全不借助機械性外力的幫助而完成的)等等。所以我認為,體育不僅僅是生理性質上的活動,它更是一種精神性質的活動,是人類文明的基礎之一,也是人類文明不斷進步的表現之一。但是,當我們把運動變成了純粹的體育事業,當我們甚至把體育當做國家、政治、族群認同等現代性的標籤和象徵物的時候;當奧林匹克運動會與國家的光榮,與集體主義精神、民族主義結合在一起,甚至成為所謂「大國崛起」的標識的時候(例如中國主辦奧運會,宣傳的重點不是體育運動,而是洗刷百年國恥);當體育活動成為政治動員的號角的時候(例如毛澤東為了發動「文革」而暢遊長江,並要求中國全國都要推行游泳),當競技的美學成為法西斯美學的時候(例如納粹時期的柏林奧運會),運動就變成了體育,就成為了工具。不僅是商業活動的工具,更是極權政府奴役人民,愚弄人民的工具。運動變成體育,就失去了原來的意義,就不再是個人性的東西,而是集體性的東西;就不再是自由的展現,而成為不自由下的結果。當運動變成體育,其實就沒有什麼「體育精神」了,而只有「金牌精神」,大家只重視體育比賽的具體結果,而忽略了運動本身與自由,與人類心靈成長的關係。這是多麼大的諷刺啊。

我主張讓體育回歸到運動的原有意義上,讓體育運動這件事不再只是為了成績,而是為了文明的進步。因此我也認為,不論是在台灣還是在中國,教育當局對體育的重視是非常膚淺和輕忽的,大學校長沒有把它當做教育的重要內容。這是教育制度非常大的失敗。

而根本的原因,就是他們心中只有體育,而忘記了運動。●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