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過於集中的親情書寫 - 第十一屆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決審會議記錄 2之1

2015/11/24 06:00

圖◎焯両黃

時間:2015年10月12日下午2時30分

地點:《自由時報》一樓會議室

決審委員:林文義、封德屏、陳列、張曼娟、劉克襄(依姓氏筆畫排列)

記錄◎董柏廷 圖◎焯両黃

會議開始,先由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執行長蔡素芬報告收件情形,本屆共收到五百六十四件來稿,由黃崇凱、周昭翡,羅珊珊、凌性傑,蔡昀臻、王盛弘,吳鈞堯、劉梓潔分四組進行初審,選出五十六篇作品進入複審。再由複審委員鍾怡雯、郝譽翔、王聰威,選出二十八篇作品進入決審。決審委員推舉劉克襄為本次會議主席,各委員先針對本屆作品發表整體看法與評選重點。

劉克襄:與散文相比,一千字左右的小品文,讀來較有收穫而且愉快,散文因為篇幅拉長,常有「頭好尾壞」的狀況,但小品文較具生活性,作者用一種不可思議的方法呈現出來。相較於過去,參賽者將小品文處理成極短篇或故事性較強的做法不再出現。小品文逐漸趨於成熟。

陳列:有一半參賽作品書寫親情,透過小故事懷想與回憶,對象有阿嬤、父親、母親,或姑姑、小孩等,此類題材稍嫌氾濫。小品文的面貌不應該只局限在這樣的小世界中,希望作者可以更精緻、細膩地完整說一些事物,往「自己」以外的世界去看,不是非要一個很大的主題,也可以是一件小物、家庭中的人或事件,或單單只是一個現象。

封德屏:確實,親情的題材在二十八篇中占約十四、五篇,稍感意外,因我原本以為可以看到更多元的寫作。但這樣也並非不好──可以體會到親情在大家的生命中占了很重要的部分。至於評審標準,除了文字要能流暢,我也重視作者想表達的是什麼、留下來的故事是什麼。也希望未來小品文參賽者還是可以開拓更多不同的題材。

張曼娟:閱讀作品時我思考著:是否寫作者們被小品文的「小」字束縛住了呢?因此取材往往是較小主題而非大題材。甚至有人搖擺在極短篇跟小品文之間,彷彿不是很明確知道故事情節該占怎樣的比例?文字該如何呈現?小品文在操作上要比散文難,它應該是「意旨先行」──想要「表達什麼」比「怎麼表達」更重要。有幾篇覺得想法不錯,但完成度不高,有點可惜。

林文義:許多作品著重在家族書寫,並非不好,但小品文應該要更精練。其實寫作者們可以參考一個不錯的例子:王定國的《誰在暗中眨眼睛》,他自承受川端康成掌中小說影響。掌中小說每篇字數一千字以內,題材很多元,包括驚悚、懸疑等都有,相較之下,這次的小品文讀起來似乎都被綁住了。

經評審協商後,決議首輪每人圈選六篇,結果如下:

五票作品

〈觀世音〉(林文義、封德屏、陳列、張曼娟、劉克襄)

三票作品

〈小美啟示〉(封德屏、陳列、劉克襄)

〈有時寂寞〉(陳列、張曼娟、劉克襄)

二票作品

〈螺絲釘〉(封德屏、劉克襄)

〈勝利者〉(陳列、張曼娟)

〈父親的菸,兒子的酒〉(林文義、封德屏)

〈孩子的雨〉(陳列、劉克襄)

〈涎〉(封德屏、劉克襄)

一票作品

〈棄犬〉(張曼娟)

〈吃魚〉(陳列)

〈小雨傘〉(林文義)

〈減重〉(張曼娟)

〈綠豆湯的夏天〉(林文義)

〈躲在麥田裡的孩子〉(林文義)

〈夜啼郎〉(封德屏)

〈越洋電話〉(張曼娟)

〈隔間〉(林文義)

○票作品

〈收驚〉、〈半報男〉、〈夢蟲〉、〈沒人知道的昨夜〉、〈絢麗晚霞〉、〈童盟〉、〈黑臉〉、〈男孩完整的廢墟〉、〈鼻疫〉、〈漱口水〉、〈竊賊〉

未獲票作品不列入討論,評審針對獲得一票以上的作品進行討論。

一票作品

〈棄犬〉

張曼娟:這篇題材較特別,有點驚悚,也有心理描述部分,寫想把狗丟掉卻又丟不掉的過程,描寫主述者內心的愧疚感很能打動我,希望能幫它爭取一下。

封德屏:讀來像是商業電影的套路,結尾像在感歎犬的愚忠,讓整個情緒弱了下來,因此我沒有選它。

〈吃魚〉

陳列:是所有談親情的篇章裡文字較佳者,作者用吃魚的經驗貫穿全文,文章推展自然流暢;敘述技巧上,有概括說明,也有特寫描述,情節發展很有層次,文字清楚,語氣從容而節制,在淡淡的敘述中流露出對家人細膩的深情。就評審標準來說,無論文章題旨想說什麼,都應要從「怎麼說」入手,基本要求是語意不能含混,這也是我選它的理由。

封德屏:這篇本來是我的邊緣,從魚始從魚終,雖然覺得寫法稍嫌老派、傳統,但行文很穩,意象完整凝練,十分可讀,我可以支持。

林文義:這篇我也可以支持。

〈小雨傘〉

林文義:與〈吃魚〉相較,這篇我願意放棄。

〈減重〉

張曼娟:作者寫減肥這件事情,描述踏上體重計那一刻,會將身上所有東西除去,讓我想起自己身邊許多好友也都像這般歇斯底里。她把那種混亂的心理狀態寫得很好,讀的時候文字不是那麼有條理,但又覺得這並不是作者無法操控文字,而是故意用「鬼打牆」的行文製造出一股焦慮感。

陳列:本來覺得它很瑣碎,但聽了張曼娟的詮釋後,我可以支持。

〈綠豆湯的夏天〉

林文義:這其實是一篇很溫暖的作品。尤其作者描寫打開冰箱,看到那最後一包綠豆湯,是神來之筆。

陳列:語法不夠清爽,遣詞用字不是那麼準確,有些句子稍嫌拖泥帶水,因此我沒有選。

封德屏:父親過世後,發現冰箱中有最後一包綠豆湯的橋段,其實是很傳統的寫法,文字風格沒有另闢新象,中段稍感平淡。

〈躲在麥田裡的孩子〉

林文義:這篇串連《麥田捕手》,想聽聽各位的意見,我並不特別堅持。

陳列:讀完並不清楚整篇文章想要表達什麼。

封德屏:開頭與結尾都使用的「夢境」意象,稍嫌牽強。

〈夜啼郎〉

封德屏:這篇寫出不同世代父母對嬰兒的慈愛,道出為人父母的心情,是很溫馨的小品;更可貴的是作者下筆緊弛有序,不疾不徐將繁複的依戀放進文章之中,滿喜歡這種用意識傳遞溫馨的筆法。

劉克襄:我願意支持。

〈越洋電話〉

張曼娟:這篇也是題材較特別的,很集中地談愛情,文字順暢。雖然從頭到尾沒有直說出「想念」與「愛」,但探討了「時間」與「距離」對於戀人的意義,像一首很好聽的民歌。

劉克襄:這篇我也支持,喜歡它沒有直接說破,卻表現出「戀愛ing」的感覺。

〈隔間〉

林文義:描述一個等著親人回來的房間,行文雖有陰暗感覺,但沒有無助沒有吶喊沒有悲鳴也沒有無病呻吟,時間的變異已然不存在了,即便最後將房間打掃乾淨,但再如何擦拭,時間的痕跡是已無法抹去的了。

陳列:這個題材其實能寫得相當精采,作者心思敏銳,也有其獨特的敘述腔調,但我覺得文字的掌握度並不純熟,不夠洗練,有些指涉含糊不清,導致閱讀時產生一些阻礙。(待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