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提升身心靈〉微笑進食 憂鬱Bye Bye

2015/07/29 06:00

楊紹民(圖片提供/三采文化)

文/楊紹民

飲食與營養切忌人云亦云,不必因為恐懼得病而選擇吃或不吃。(澎博)

我們可能常會因為身材或健康因素,進行某種程度的節食或減肥。據研究發現,常常節食或減肥的人,罹患憂鬱症的機率比較高。

一方面是因為飲食不均,更容易使營養素吸收不足,例如:缺少維生素B6、B12、葉酸,導致情緒不穩、沮喪、不安;如果再加上反覆減肥的挫敗感,更可能誘發憂鬱症。

另一方面,過度節食的人之後會產生暴食的反效果,更容易誘發厭食症、暴食症的飲食障礙。

怎麼吃才健康:

1.飲食與營養切忌人云亦云,不必因為恐懼得病而選擇吃或不吃;而是依據自己的生活型態,選擇適當的食物與進食方式,並透過、觀察自己的身心變化,了解自己的體質,才能學會如何照顧自己,讓食物轉為有益身心的營養素。

2.細心觀察自己進食後的反應,就能成功避開食物過敏原。當你吃了某樣東西後,若出現昏沉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焦躁或憂鬱、腸胃脹氣、腹瀉、頭痛、頭暈等反應,可進行飲食隔離與輪替,確認是否為過敏食物所引起的「延遲性過敏反應」。

3.適度吃一些優質的冷壓植物油,配合食用卵磷脂,不僅不會造成體重過重的問題,反而可以幫助身體抗發炎,提升肝臟解毒機能,也可以減緩飢餓感,避免過度進食。

<Check Point 1>專心吃飯 可協調自律神經

吃飯時,邊看書、看電視、玩3C產品,似乎成了現代生活中,一種自覺有效的紓壓方式,但這樣的進食方式會讓消化系統供血不足,造成腸胃道分泌不足,無法有效分解食物。

另一方面,大腦的飽食中樞,會因為能量分散到其他地方,逐漸失靈而吃下過量的食物。若能專心吃飯,可以讓你平日忙於思考與接收訊息的大腦,轉換到觸覺、嗅覺、味覺等部位,有協調自律神經的效果。

怎麼吃才健康:

1.用餐時好好吃飯,可讓身體各系統得到充分的營養,發揮應有功能。即使是水煮川燙,食材配合好吃的天然香料與佐料,也能讓自己帶著好心情用餐。

2.如果你覺得壓力很大,可在飯前做一些伸展操、喝少量的溫水或湯汁,會有潤溫與舒緩的效果,協助後續的進食。

3.用餐時,可以聽一些令人放鬆的音樂,有助於食物消化。

4.帶著感恩、慈悲、珍惜的心情,細細品嘗每一口食物,感覺吃進去的養分正滋養全身的細胞,會讓身體得到最充分的營養。

<Check Point 2>適量喝水 提神醒腦

我們的大腦有八成是水,輕微的脫水會增加壓力荷爾蒙的分泌量,傷害大腦機能。若水喝得少,就容易疲倦、反應遲鈍、飢餓,建議成人每天至少喝兩千到兩千五百毫升的水。

有的人認為喝咖啡、飲料也算是間接的補充水分。事實上,咖啡有利尿的作用,反而會減少體內的水分,飲料、果汁也常加入過量的糖分與人工添加物,徒增身心隱憂。

怎麼喝才健康:

1.品質好的水,包括不含重金屬、沒有被細菌或病毒汙染、含有高量的礦物質、含氧量高、具還原負電、運用天然物質變成小分子、具高滲透力等特質。

喝進符合上述條件的小分子水,攜氧率會提高,也可以協助細胞排除更多的自由基與毒素。

近年流行把新鮮檸檬洗淨、切片,再泡溫水或冷水喝,也是一個很好的排毒方式。

2.讓自己定時喝水,大約每30分鐘可酌喝50到100毫升左右的溫水。不能等口渴再喝水,因為那時你的身體已經於缺水狀態。

至於喝水的需求量必須視自己所處環境的溫度、濕度、運動量、身體狀況及食物攝取量而定,沒有標準值。在一般情況下,每人一天不能飲用少於500毫升的水,也不能超過3000毫升。

3.喝水時,讓自己小口慢喝。因為大口喝水容易脹氣,腎臟也會因反應不及,加速排尿,讓身體更缺水。改為小口慢喝,有生津健脾、滋養脾胃的效果,也能進一步刺激腸胃道消化液分泌。

<作者小簡介>楊紹民

看重醫病關係的他,因長期投入精神醫療領域,每天工作超時、心理超載,多年前,發現自己得到重度憂鬱症,而主流醫學的瓶頸,卻拯救不了自己的心病。

於是,走上意識科學的學習之路,認真修煉心靈與身體的人生命題,並成為跨領域整合醫學的專科醫師,終於,他陪伴著自己和無數患者走上真正療癒疾病的旅程,找回幸福快樂的原動力,與最初的自己相遇!近期將出版《我也曾憂鬱:一位精神科醫師用心靈自癒力,不吃藥改善頭痛、失眠、憂鬱。》。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