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sons & daughters〉粉腸阿嬤

2015/05/25 06:00

圖/陳佳蕙

文/呂政達

我對粉腸有著諸多情結,但那要歸諸於我的父親。

首先發音要正確,用台語發音,是那種紅色的,要發成「粉乾」,而不是某段豬小腸的「粉長」。以前萬華龍山寺旁著名的旗魚米粉就吃過這個悶虧,明明客人點的是紅粉腸,上桌的卻是豬粉腸。後來我再去吃,菜單上列出粉腸(白)和粉腸(紅)用來區別,讓我想起來也不禁莞爾。

小時候在台南,裕農路過去點的關帝廟廣場就有家著名的黑白切,所有的料全和在一個大玻璃櫃中,粉紅色的粉腸當然極容易吸引客人的眼光。我爸爸多半都會叫一份粉腸和白菜頭,蘸著醬油膏和我默默地吃。

那份柔軟的口感,在多年後回想起來,就是受過日本傳統教育,總說是不擅表達情感的這一代男人的溫柔。多年後,如果你問我,最懷念家鄉台南的哪道美食,我會很不好意思地說,是一家已經不在的關帝廟榕樹下的粉腸。關帝廟真的不在了,變成了都市重劃後的一條道路,兩旁建成陌生的大樓,那棵大榕樹連同樹下的土地公廟被連根摘除,還是當年地方的大新聞。台南市那種到處都有好味道的風景也一一撤守。有時候我總會想,到底要那麼多大樓做什麼?

但是,我毋寧要將我對粉腸的美好記憶,歸諸給大甲鎮瀾宮邊的康家粉腸,最少,他們的味道一直都在。不僅是因為他們傳承下的古老味道,一只烘爐和鐵板以及略呈灰色的粉腸,那味道不同於南部的口味。吃粉腸更貴重的是心意。以前,那個攤位原本是打香腸的,古老的彈珠台決定客人能不能把香腸帶回去,原是台灣民間常見的民俗玩意。康家的阿嬤卻不忍看到沒打到香腸的客人那種失望的表情,自己捏出了灰色的粉腸,從此贏的人吃烤香腸,輸的人就吃灰粉腸,不會什麼都沒有。也許就是這番心意,這個香腸攤從小攤位到搬進店面,如今已是大甲的知名小吃景點了。

吃是我們每天都在發生的事情,食物不僅在我們的肚腸內進行化合作用,食物的情緒進到我們的大腦,早晚也會變成我們的情緒。我時時想著這些由於食物而產生的美好,記得一些稍縱即逝的事物。我開始相信,食物也是稍縱即逝的記憶,我們的舌頭總忙著回味。

就如紅粉腸吧,我常在想該怎樣跟沒吃過的人形容紅粉腸呢?以前我常說:「那是我爸爸那一代的最愛。」現在,知道大甲的那個角落準時地燒起烘爐,一根根的粉腸好像在天涯彼方飄出香味,我寧願帶著微笑,小攤位前耐心地等待。(系列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