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Speaking of Books】 古書展怪奇之旅 - 上

2015/05/25 06:00

解剖學之父維薩留斯1543年先後編寫名著《人體構造》的套書與節錄本,兩者皆含精緻的木刻插畫,圖中所見為節錄本首版,標價四十八萬美元,由瑞士書商Eramushaus展出。

文.圖片提供◎鍾芳玲

19世紀末英國製的弧形玻璃眼球片,栩栩如真,是當時廠商提供給醫生與病人挑選的樣本,它們大小不一、瞳孔顏色各異。

多年來走訪英美的國際古書展,場內自然不乏一般藏家耳熟能詳的珍本書,像是15世紀的搖籃本、16世紀哥白尼的《天體運行論》和維薩留斯的《人體構造》、17世紀莎士比亞劇本合集的對開本、18世紀亞當.史密斯的《國富論》、19世紀珍.奧斯汀的《傲慢與偏見》或達爾文的《物種起源》或馬克.吐溫的《湯姆歷險記》等等,有些甚至還附有作者的簽名、題獻或藏書票,面對這類書固然令人肅然起敬,但我不得不承認,參觀古書展最有趣、最難忘之事,往往是發現一些未曾聽過、見過之書,甚至一些讓人嘀咕「天知道怎麼會在此展出」的非書物件,並因此獲悉它們背後隱藏的故事或象徵意義。

1784年出版的醫學書,記述巴巴多斯島上居民罹患象皮腫案例,那時沒有攝影,書中幾張顯現病人患部腫脹的插圖全是版畫。

喬伊斯的文學讀片

莎士比亞劇本合集1664年的對開本第三版第二刷,比先前出版者多加了七部劇本,極受藏家喜愛,圖中所見由書商James Cummins展出,標價五十萬美元。

今年2月上旬,我來到奧克蘭的加州國際古書展會場,在書商Thomas Goldwasser的攤位看到了一張標價一萬美元的唱片,而且居然還破損,什麼玩意兒,一張破唱片膽敢標此天價?!仔細一瞧,原來這是詹姆斯.喬伊斯1924年在法國錄製的78轉留聲機唱片(或許該稱為 「讀片」),由他親口朗讀長篇小說《尤利西斯》(Ulysses)136頁到137頁的一段,全長僅短短四分鐘,網上就聽得到這段經過數位處理的朗讀,我對喬伊斯的印象很大部分源自此。

根據書商研判,這本黑色摩洛哥皮革裝訂的精裝書,封面上鑲嵌的膚色皮革內框條應該是人皮。

《尤利西斯》是喬伊斯最知名的鉅著,早年於雜誌連載時,被英美當局視為淫穢之作,沒有出版社敢出書,結果是當時在巴黎經營「莎士比亞書店」不久的年輕美國女店主思薇雅.畢奇(Sylvia Beach)以書店之名於1922年出版,此書成了文壇的里程碑、一則傳奇,這也是引發我早年查訪並書寫西方書店歷史的原因之一。絲薇雅.畢奇晚年在她的回憶錄中記述了這段出版的曲折過程,同時也提到她和喬伊斯去HMV工廠錄音的往事。由於這種 「讀片」不具商業價值,畢奇得自掏腰包製作,HMV不貼商標名、也不列入目錄,最後畢奇只訂了三十張,除了幾張自己留念,其餘皆讓喬伊斯餽贈親友。片子中央的圓形白底標籤由喬伊斯設計,上方印了「尤利西斯」的字樣,並標明136、137頁數,下方則是莎士比亞書店的名號與地址,他同時親筆在空白處簽了名,還寫下錄製的地點與時間(巴黎,1924年11月27日)。

這是鋼琴家兼作曲家李斯特的人像畫,左下角壓著的髮絲據稱是1884年由他的學生拉奇蒙德取自他威瑪的家。(Courtesy of Schubertiade Music & Arts)

首版的《尤利西斯》共印了一千冊,每本編號,前一百冊附喬伊斯的簽名,而今每冊在市場上達二、三十萬美元,就算後面那未簽名的九百本,也是每冊動輒數萬美元,而這唱(讀)片僅製作三十張,而且因為是蟲膠(黑膠的前身),質地厚重且易脆裂,所以保存不易,當然彌足珍貴,也難怪書商會將這張破相者標價一萬美元。畢奇在回憶錄中坦承,她日後經濟困頓時,把手中僅存的一、兩張以高價賣出。她沒寫當時所得的價格是多少,但2013年6月11日,蘇富比拍賣公司賣出一張完好者,價格高達43,750美元。

北加州國際古書展,2015年首次由舊金山移到隔鄰的奧克蘭舉辦,海報把兩地著名的金門大橋與灣橋都放入畫面。

李斯特的髮絲

古書展陳售的破唱片,原來是喬伊斯1924年朗讀《尤利西斯》一段的聲音紀錄,此版僅製作三十張,標籤上有他的簽名。

前述的唱(讀)片並非紙本書,內容也只有一小段,算不上是完整的 「有聲書」,但畢竟是書籍與作者的衍生品。書展上不少物件與書或文字的關聯性極低,乍看之下頗突兀。例如在以專賣音樂相關書籍、手稿、樂譜、照片、版畫的書商 Schubertiade Music & Arts的攤位上,我看到一張人像畫的左下角壓了張泛黃的卡片和一小段頭髮,卡片上寫著 「一綹李斯特的髮絲,1884年由卡爾.拉奇蒙德取自他威瑪的家」, 標價一萬兩千美元。李斯特就是那位著名的匈牙利鋼琴家與作曲家,拉奇蒙德(Carl Lachmund)是美國的音樂家,曾於1882至1884年間到德國威瑪向李斯特拜師學藝,並寫了七百五十頁大師晚年的詳細教學日誌,這些紀錄在他死後都存放在紐約市公共圖書館,並於1995年由後人編輯出版,書商證實卡片上的字跡確實為拉奇蒙德所寫,至於這綹髮絲到底是否真來自李斯特,大概只有透過DNA的鑑定了。

根據史料記載,李斯特年輕時極富魅力,無論台上台下,都具有催眠的本領,所到之處總引起群眾莫名的騷動與狂喜,仰慕者爭相搶他的手帕和手套,甚至撕成碎片當紀念品,有些女人企圖要他的一綹髮絲,有些甚至隨身帶了瓶子去裝他的咖啡渣。同時期的德國詩人、散文家海涅就用了「李斯特狂熱」(Lisztomania)這字眼來描述粉絲們為他如癡如醉的瘋狂現象,有些人因此把他比擬成19世紀的貓王。

愛書人另類「肌膚相親」

當我來到「失去的地平線書店」(Lost Horizon Bookstore)的攤位,書商向我展示了一冊頗雅致小書《死亡之舞》,1892年倫敦出版。內頁附有細緻的木刻版畫,精裝本的封面與封底裹著深黑色的摩洛哥皮革,其中鑲嵌上約一點五公分寬的膚色皮革內框條紋並壓了幾個燙金圖飾點綴,當我撫摸那泛著光澤、平滑溫潤的書封時,書商對我表示,他研判那膚色皮革條紋是人皮!據他所知,19世紀末前後,以人皮裝訂死亡主題的書並不罕見。頓時間我的雙手微微抖顫,腦中不禁想起影片《沉默的羔羊》中那位專找豐滿女人的變態殺手,為的是取其大面積的皮膚裁製成衣服。

根據報導,西方至少在17世紀即有用人皮裝訂書的案例,印象中早年曾在某博物館的展示櫃中隔著玻璃瞧過。人皮的來源不一,有些是來自醫院病人的截肢或未經認領的屍體,有些來自死刑犯,還有些是生者在死前同意提供,據聞有位仰慕法國天文學家與科普作家弗拉馬里翁(Nicolas Camille Flammarion)的女粉絲,就曾貢獻她的皮膚裝訂他1877年的著作《Les terres du ciel》。有些人皮書則具有警誡的目的,例如1828年英國薩福克郡(Suffolk)一個知名的情殺案,殺人犯William Corder被判絞刑,據報導他的屍體次日就被一群學生與醫生肢解,一本記載全案的書後來以他的皮膚裝訂,這本書連同他的頭皮在薩福克郡的博物館展出。

單單靠肉眼,其實很難辨別人皮裝訂的真偽。美國哈佛大學法學院圖書館有本17世紀初的書,自1946年入館以來,一直被認為是人皮裝訂,主要是書上有一頁手寫的敘述,結果去年修復科學家用先進的科技分析鑑定,發現根本不是人皮,而是羊皮!但在同校的浩頓圖書館(Houghton Library)則鑑定出一本書百分之九十九是人皮裝訂,之所以不能百分之百打包票,因為不排除可能來自其他靈長類的動物。

人皮書也常讓人聯想起二次大戰希特勒時代,任意拿猶太人與異議分子的身體或屍體做實驗或解剖的暴行,傳聞有些人皮還被做成燈罩。由於這些聯想,現今一般擁有人皮書的圖書館與藏家都頗低調,但有位書友反問,如果人皮的來源真是死者自願捐贈,有何不可?尤其人人不免一死,臭皮囊終將化為灰燼,能轉化成書籍的一部分,與愛書人「肌膚相親」,豈非一樁美事?只不過人皮的主人是否心甘情願,多半少有紀錄,也難以考證。

心臟裡的開膛手傑克

如果人皮書讓你毛骨悚然,「心靈之光書店」(Lux Mentis Booksellers)攤位上一本德國藝術家米哈.布藍德(Micha Brendel)2004年的手製書則是讓人反胃,猜猜他用的材質是什麼?豬。沒錯,就是四隻腳的豬仔!布藍德以豬的內臟和器官(含血液、膽汁、骨骼、骨髓等)製作書的封面、封底,以及紙張上的彩色圖樣,翻看一些含有鏤空編織和類似彩色花窗玻璃的頁面,非常難置信它們是由那些想了就噁心的內臟所製成,整個書的外面黏接一大片軟豬皮包裹,布藍德限量一共製作了五冊,換言之,這五冊就是五隻豬仔生命的終結與延續,此冊編號2。你或許會問,有誰會買這樣的「怪物」?相信嗎?有兩冊已經被德國柏林藝術圖書館和美國緬因州鮑登學院收藏。這書店的攤位還擺了一個紅豔豔的心臟,只不過那是仿真的雕刻品,以混凝紙漿先形塑,等乾了以後,再用約兩百片的皮革黏貼上,相當費工。打開心臟後,內藏一本迷你小書,書名極恰當──《開膛手傑克:血腥字母表》(Jack the Ripper: A Bloody Alphabet),內頁從A到Z描繪和1888年英國連續殺人魔開膛手傑克相關的人事物,文字與版畫手工印製,限量二十套,這是兩位藝術家去年合作的成果。古書展的書不一定都很「古」,製作考究的書籍,一樣在此有立足之處。

古董玻璃義眼

我逛到洛杉磯「儒滕伯格古書店」(R & L Rootenberg Rare Books)所設的攤位,看到陳列櫃上擺著一個天鵝絨的盒子,裡面分隔成五十小格,每格放著栩栩如真的義眼,白眼球部分還有細微的血絲,這些1890年英國製的弧形玻璃眼球片,是當時廠商提供給醫生與病人挑選的樣本,它們大小不一,而且瞳孔的顏色也各異。現今科學進步,義眼基本上都可個別量身訂做,而且材質也改採不易碎、彈性較佳的水凝膠、珊瑚或高分子聚合物等,這些早期的玻璃義眼已經喪失了原先的功能,我在英美的市集或拍賣網不時看到它們被改成戒指、袖扣、耳環、項鍊等裝飾物件。兩代經營的儒滕伯格專長在醫學、科學類古書,他們在多年搜書的過程中,自然會搜到與此主題相關的物件,因此這盒古董玻璃義眼與一本18世紀的書《論述巴巴多斯島的腺體疾病》(A Treatise on the Glandular Disease of Barbadoes)共同陳列在一起,也就不足為奇了。(待續)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