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會客室〉孩子比手機有看頭

2015/04/27 06:00

圖/陳佳蕙

願天下的媽媽們都能收起手機,以慈愛的眼神、溫和的言語,多和孩子交談,多聽聽孩子的心聲話語……

圖/陳佳蕙

〈低頭媽媽1〉放下手機 和孩子玩吧

文/談心

帶雙寶到社區的廣場練習跳繩,因為孩子還掌握不到要領,我一邊示範一邊讓他們學習,遠遠的,兩個小朋友也在踢毽子,看到我們母子三人,突然動作停了下來,跑來跟我說話,平常玩耍就常見這兩個孩子,所以我也不以為意,順便也和他們一同玩了起來。

A小朋友突然說:「阿姨,妳真好。」

我回答:「哪裡好啊?」

B小朋友也加入:「因為妳會跟我們一起玩。」

我抬起頭,望向坐在椅子上的一對父母,不約而同地在滑著手機,如果仔細觀察,偶爾還對著手機微笑,彷彿雲端另一邊有可愛之人,卻忘了眼前自己的寶貝孩子。

其實我已經不是第一次看見這樣的情況了,帶著孩子去玩,卻在一旁做著自己事情的父母,孩子有玩伴倒也還好,如果只有孩子一人,父母和孩子就形成兩條平行線,大人做大人的事,孩子玩孩子自己的,玩久了,孩子覺得沒趣,便坐著發呆,父母便會擱下一句:「好了嗎?不玩要回家囉!」然後大人在前,小孩在後,一條直線地離開。

比起這種平行直線型的親子共處模式,我寧可選擇我和孩子是兩條曲線,彎彎曲曲,偶爾有自己的時間空間做自己的事,也總有交會相融的時刻,既尊重彼此,卻又不失去陪伴的重要,畢竟親子教育如同愛情,過多的陪伴令人窒息甚至失去自由,完全漠視又造成距離感關係漸行漸遠,只能在當中取一個平衡點。

至於該如何分配時間,取得平衡點呢?我的做法是尊重親子雙方的選擇,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總會有想獨處做自己事情的時侯,就連孩子也不例外,有時侯父母一頭熱想投入孩子的遊戲,孩子卻不領情,這時侯也只能摸摸鼻子遠遠觀察他們;當然父母也有權拒絕孩子的邀約,但必須清楚告知孩子原因,只要你能遵守這原則,大部分的孩子都是可以接受的。

如果雙方都同意一起玩耍,父母不妨將手上的事情完全放下,把心中隱藏的小小孩喚醒,那麼肯定能專注於玩樂,就算是數數地面排列的小螞蟻,或是蒐集樹上飄下的落葉,都能帶給親子雙方更實質的收穫和快樂。

〈低頭媽媽2〉放下手機 和孩子聊吧

文/石鵬來義

在診所候診的半個鐘頭裡,年約坐三望四之齡的婦女直低頭猛滑著手機,且時不時嚷叫著一名年約七、八歲的男孩:「安靜去坐在我們車裡﹗」

「媽媽,讓我在妳身旁啦。沒有關係啦,我不會吵妳啦。」那男孩表現一臉無聊、且被吼罵顯得無辜極了的神貌。

「你沒有關係,我有關係!去坐在車裡等我,吵死了!」那婦女不耐煩地斥喝著那硬要被她「晾在車裡」的男孩,仍是低著頭猛盯著手機「忙碌」地滑動著。

那男孩「啊啊」狂吼幾聲後,果真「遵命」地呆坐在一旁的汽車裡。

那男孩,心情是寂寞且露出很無奈的神色。

他所想望的,無非是希望他的媽媽能停下滑動手機的手,能抬起頭來「正視」他的存在,陪他玩玩遊戲、說說話都好;而不是把他當成不言不語的布偶般,叫他「閉口、呆坐」在車裡。

孩子還願意被你摟抱,對你童言稚語地閒扯,那是段「稍縱即逝」的親子美好韶光,不該如此被嫌煩地浪擲掉呀。

願天下的媽媽們都能收起手機,以慈愛的眼神、溫和的言語,多和孩子交談,多聽聽孩子的心聲話語;且更該好好地關注孩子眼眸裡所顯露出來的內心渴望與需求,「孩子絕對比手機更值得你用心投注,孩子絕對比手機更有看頭」﹗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