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會客室〉權威式管教 長大誰甩你

2015/03/16 06:00

文/CoCo雲

近來社會新聞中經常見到親子逆倫事件,每次看到如此親子互動的悲劇,著實令人心痛。人與人之間最遠的距離就是沒有了愛,假使沒有了愛也就不會有傷害,只不過是冷漠與疏離,但是不懂得如何愛,所造成的傷害往往難以彌補,以致遺憾終身,就因為太愛了,卻不知如何愛。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最希望感受到愛,因為愛絕不是長大了就自然懂得,需要家長給予示範教育。親子間,透過愛更有助於個人價值的建立。如果孩子不能接納自我,不懂得愛自己,往往喪失動力為自己的生活注入熱情,但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在不適當的管教中,經常讓孩子喪失了自我價值。

<長大為何不聽話>權威為基礎 也得愛的澆灌

每次有記者訪問犯罪嫌疑人的父母,他們常說:「可是孩子小時候很聽話呀!一定是長大交了壞朋友被朋友影響。」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恐非如此。

個人以為,家長在孩子小時候給予管教,雖然有必要以權力為基礎,若沒有絲毫情感成分,將會讓孩子只感受權力的管束,並未接收到父母的愛。只有機械式指令輸入孩子內心,該有的情感學習機會反受到壓抑,最終無法發揮「教」的效果;也因此,孩子只是迫於權力控制下,表面上呈現出對家長聽話,而內在潛意識缺乏「自我成長」空間,對父母管教的內容,事實上仍難心領神會。

權威式的管教,孩子並未建立「自我價值」,只有「失敗」、「挫折」的低落感。孩子和家長間有衝突時,正因為父母只有「權力運作」的管教,親子關係越來越緊張。

父母管教孩子如能分成三階段最好,起初以權威為基礎,其次在成長過程中經常陪伴,適時給予愛的情感澆灌,最後則是透過教育來提升孩子的自我價值感。

如果孩子自我價值感建立,就等於建立了一個安全保護機制,當自以為人生遇到失敗,諸如失戀、失學、失婚等重大情事,也就有能力自我療癒、控制。

<教養禁忌>孩子失敗時 切勿當事後諸葛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必須很果斷地「指正」錯誤,不要以為孩子還小就溺愛。雖說幼兒年紀小有必要多包容,但不能是「包庇錯誤」,否則將來形成錯誤認知,再想矯正已來不及。

指正過程切勿以「傷害」式處罰,孩子沒能感受到「教育」,卻只感受到權力的控制,而必須具體、明確、清楚、完整地指出偏差行為。

處罰孩子的方式,可以是取消原有福利,例如遊戲時間。目的在於讓孩子知道做錯事就得付出代價,避免打罵教育,傷害孩子自我價值,形成不必要的負面影響。做父母的何妨捫心自問,如果是自己遭人辱罵,怎能感受到愛?

當孩子遇到做不好的事情(失敗)時,這時候孩子不需要太多教導,孩子需要的是「鼓勵」,讓孩子明瞭黑暗中有人陪他一起度過,家長總喜歡事後諸葛,看到考試成績不理想就馬上說:「看吧,早說要你用功,偏不聽。」類似言語對孩子只是雪上加霜,父母並未發揮影響力,讓孩子有信心面對失敗。

如果孩子遇到挫折時可以從父母得到安慰,我相信當孩子成長時遇到失戀、失學、失婚時就不會以暴力對待自己、別人。因為有溫暖的家,孩子最終願意回到此一提供「心靈療癒」的地方。

家,要靠父母和孩子共同努力,才能營造出安全、幸福感,也可以是情緒不穩時得以抒解壓力的避風港。我們是否在孩子成長過程給予如此影響力,讓他療癒後有力量前進,還是失敗時遇到更多指責,導致走向自我放逐、自暴自棄的生活。

親子關係是所有人際關係中最難的關係,如何以「管教」的藝術中,讓孩子學習成長,感受到父母的愛,就在於如何發揮「愛的影響力」教育,而不是只為「權力」落實執行的管教。(作者為社會工作系助理教授)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