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不陷漢人偏見的全面性史觀 典藏台灣史1:史前人群與文化出版

2019/05/13 06:00

劉益昌教授研究領域包含台灣、東南亞考古學等。(記者陳昱勳攝)

〔記者陳昱勳/台北報導〕已故前國史館館長張炎憲教授規劃、新台灣和平基金會統籌,國立成功大學考古研究所所長劉益昌所著《典藏台灣史1:史前人群與文化》出版,藉由審視台灣在沒有文字記載階段的人類活動,以土地為主體觀照,避免漢人史觀書寫的台灣史。

《典藏台灣史1:史前人群與文化》以土地為主體書寫。(記者陳昱勳攝)

劉益昌表示,目前台灣歷史解釋仍受制於文字記錄與漢人群的歷史,縱觀許多中小學課本、甚至高中教材,關於史前的人類活動史往往僅有少許篇幅,加上漢人思維以及狹隘的文字歷史觀,使教科書基本上是文字紀錄才叫「歷史」,劉益昌說:「身為考古學家,必須挖掘台灣不同時代、環境裡不同的人群所留下來的歷史,不但可補充文字歷史的不足,且可糾正文字紀錄歷史的偏見。」

《典藏台灣史1:史前人群與文化》分「土地與人群」、「渡海東來探遠親」、「適應與多元複雜」、「外來影響與文化變遷」與「遷徙返還與融入」5個章節,劉益昌從島嶼的形成、環境與氣候論起,連繫至史前時代最晚階段,從更深遠的視野逐漸釐清台灣的發展過程。劉益昌認為,自現代智人進入台灣這塊土地開始,至少已有3至5萬年的歷史,若追溯至「直立人」,更是20萬年以前的人類活動史,留下來的文化與生活過程,很難說明他們不是「台灣人」,因此為何不能將歷史推早到有人類居住這塊土地開始?

出版此系列書籍的玉山社表示,張炎憲教授規劃、全套共7冊的《典藏台灣史》,是以全面性觀點,論述史前到當代的一套台灣史鉅作,集結劉益昌、詹素娟、林偉盛、溫振華、戴寶村、林呈蓉、何義麟、蔡錦堂、李筱峰、薛化元等重要台灣史學者之力,在台灣主體性的前提下,統整多年研究成果,建構屬於台灣人的歷史。目前已出版〈史前人群與文化〉以及詹素娟的〈台灣原住民史〉兩本著作。

張炎憲希望藉由台灣史相關領域的研究者執筆,在台灣主體性的前提下,導進研究成果,促進台灣社會對台灣歷史的瞭解,特別是讀者透過對台灣歷史的認識,強化對台灣的認同、提升台灣意識。

談及張炎憲教授的研究精神,劉益昌表示,在中央研究院任職時就與他一同訪問當時228事件及白色恐怖時代的人物,兩人更是居住在同社區的好朋友,張炎憲曾給他一本描述日本人如何寫歷史的書,內容清楚談論日本人從考古的立場,一步一步寫下整個日本史,劉益昌認為張炎憲無疑是主張以「土地」書寫台灣歷史,劉益昌也希望藉由此書,引領大家從土地的觀點來看台灣歷史。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