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兩性異言堂】〈婚姻幸福學〉拚命付出換愛 委曲求全心好累

2019/04/28 06:00

圖/巫伊

文/諮商心理師 張璇

大家多少都了解,個人在原生家庭中的一些互動模式或不愉快的童年經驗,會在現在的親密關係中重演,這次我想談談親子關係中,比較少被談論到的「親職化」。

親子關係三角拉扯 早熟獨立最怕軟爛男

父母常因為衝突多,在情緒耗竭的狀態下,無法敏於回應子女的需求,但更多的情況是,婚姻壓力會導致父母將注意力轉向兒女,藉由孩子彌補在婚姻中所缺少的情感與滿足。當夫妻處在高壓力的情緒下,常會不由自主地拉攏孩子進入這個系統,以此來減緩個人的緊張和焦慮,並希望藉此恢復家庭的穩定,但卻可能因此讓孩子過於涉入父母的婚姻問題,而變成複雜的親子三角關係(triangulation),比如讓孩子變得「親職化」(承擔過多的責任和壓力)。如果我們曾經在家庭的一些三角關係中受困,日後也很容易捲入其他人際的三角關係「比如和伴侶的家人」。

「親職化小孩」,常常不知不覺被迫跨越子女的角色和界線,擔負許多父母的責任或替代父母承接婚姻衝突的焦慮。也往往需要犧牲自己的時間照顧其他弟妹,擔任小爸爸或小媽媽的角色,甚至變成爸爸或媽媽的情緒配偶。

舉個例子來說,兒時的小媛,爸媽因為一起創業很忙常常不在家,不但要照顧自己,還要照顧比自己小3歲的弟弟。念幼稚園時就常常自己去上學、自己回家,5歲時就可以自己到附近市場去幫忙買菜,還要幫媽媽先洗好米,諸如此類的事情很多。「我承擔太多超過當時的年齡可以做的事,而且我不能睡過頭或丟三落四,或忘記帶任何東西到學校,因為沒有人會幫我送來。我有太多部分很早熟,或說我是被迫獨立的。所以在伴侶關係中,我一直很害怕遇到不獨立、沒肩膀的男人,卻偏偏常遇到。」小媛無奈地說。

複製親職化模式 在關係裡很難做自己

捲入父母三角關係的孩子,容易與父母的情緒混淆,很難做自己。太在意父母、與父母情感糾結較深、心理界線不清楚,不僅容易將父親或母親的需要擺在自己的需要之前,成年後在親密關係中也可能複製這樣的互動模式,也因為不易清楚界定自我,而認為如果自己不成為對方要的樣子,對方就不會喜歡自己,因此在親密關係裡,會努力去討好伴侶或想辦法提高自己的附加價值,以免自己被討厭或拋棄。

被迫提早當小大人 內在小孩渴望被認同

因為親職化的孩子成長過程較辛苦,過早被迫當個小大人、許多的內在需要未被滿足,無論有伴沒伴,獨處或與愛的人在一起都無法開心、滿足,很可能因此擇偶標準較高,對於伴侶關係的品質和另一半的「責任感」和「成熟度」上有較高的期待,也常因內心有個巨大幽深的空袋子,而讓自己及伴侶飽受折磨。看似是雙方溝通上出了問題,或某些認知差異、價值觀差異難以處理,或是不夠被在乎、認同而傷心、痛苦,其實是內在的小孩常常隱隱哭泣,因為過去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照顧。

親職化的孩子成年後往往是強烈的親密關係導向者,很容易將心思精力消耗在尋求他人(尤其是伴侶)的愛與認同上,若失去這個重心或關係品質不如預期,很難感受到自我價值感和存在感,也因此容易有在婚姻中覺得心很累或受新的三角關係拉扯。

走出自憐的三角困境 學習新的互動之舞

目前的三角困境(比如婆媳子或岳婿女問題)往往反映出我們需要更去探索和理解個人內在的拉扯,並發展新的互動之舞。或許一時還不知如何改變現在的舞步或調適心態,不妨試著去檢視和覺察現在的關係是不是觸動了甚麼過去三角關係的舊傷口?

更多去探索自己過往的家人關係對伴侶關係的影響,不是為了怪罪父母、讓自己有理由活在自憐中,或是將情緒管理的責任推卸給別人,而是要以更寬廣、開放的視角重看自己的家庭經驗和現在的困境,更去接觸內在被壓抑的情緒和心理需求,它可以幫助我們對於身心的不舒服(痛苦)及許多慣性反應,和現在的關係有更多新的理解。

當我們的情感與理智更能處於平衡的狀態,能堅定自己的立場,也就能更客觀地看待問題,並適度以具體的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就比較能面對家人、伴侶的情緒施壓,及保持立場中立,比較不會捲入各式各樣的三角關係。當我們的理性不再容易受到情緒和情感的支配,也就比較不那麼需要再不斷以高功能地付出和過度委屈自己,來換取關係的暫時穩定。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