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從棒球史看台灣人國族意識 三連講堂謝仕淵談國球的誕生

2019/04/09 06:00

謝仕淵教授將敘述棒球對台灣歷史的影響。(記者陳昱勳攝)

記者陳昱勳/專訪

嘉農棒球隊在1931年創下農業學校在日本甲子園的最佳成績。(謝仕淵/提供)

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張炎憲台灣史新銳學者講座」第2場「國球誕生前記——日治時期的台灣棒球史」將於4月13日舉行,由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謝仕淵擔任主講。

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已有百餘年歷史,直至今日,棒球仍是台灣人最風靡的運動項目之一。從事台灣運動及棒球史研究的謝仕淵,認為棒球不斷提供台灣人內聚、團結與認同的機制,甚至近日大家都會關心鈴木一朗退休、或者台灣旅日球員王柏融近日表現等等,背後其實反映出大家的生活跟棒球有很緊密的關係,因此想用「棒球」來做為題目。

「我覺得棒球是對社會如何形成的重要案例,因為它會動員很多社會能量。」至於為何要從日治時期談起?謝仕淵以嘉義農林棒球隊(嘉農棒球隊)為例,在1931年造成這麼大的風潮,是因為那個球隊有顯著代表性。「作為殖民地的台灣,不管在政治、經濟上,對台灣人都是不平等的,唯獨『運動』對所有人都必須公平。」例如跑步不能讓對方先跑10公尺、或者其中1人鉛球推得比較輕。

謝仕淵指出,在日治時期許多領域當中,台灣人都沒有辦法跟日本人並駕齊驅,對於被殖民者很難要求任何事都要公平,但是運動比賽必須公平,嘉農棒球隊首次於台北參賽便奪得全台高校棒球冠軍,隨後更在日本夏季甲子園大會獲得亞軍,震驚日本棒壇。因此,他們成為台灣第一代的運動英雄,激勵了許多人,同時開始凝聚台灣人的國族意識。

「嘉農棒球隊回台時是以坐車遊行,當時只有日本人才能夠坐車,這件事刺激了當時的台灣人,100年前台灣人就已經團結於棒球之下,我覺得那個是構成我們對自己認同的很重要的過程和機制。」謝仕淵表示,60年代後台灣在外交、政治上的問題與受阻,紅葉少棒掀起少年棒球的熱潮,也同樣激起了台灣人的凝聚力。

謝仕淵表示,講堂將會從嘉農到70年代紅葉少棒如何結合日本野球文化以及國族認同談起,並分析台灣人為何會被棒球所吸引,例如10幾年前街頭巷尾都在談論著王建民,如同80年前嘉農比賽時,街邊很多人會在路邊聽收音機一樣,一方面了解台灣歷史,另一方面也探討近20年來所謂的「台灣之光」現象。謝仕淵說,「我希望講堂內容能夠讓大家了解台灣棒球,更找到台灣社會充滿熱情的力量。」

講座免費報名,詳詢網站www.twcenter.org.tw,或電洽:02-2712-2836。此外,基金會為鼓勵學子參與講座,特別推出「學生無敵專案」,凡參加任一場次之學生,現場持學生證購買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出版品享有5折優惠。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