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全面驅動新故宮計畫 吳密察院長與民同行

2019/03/20 06:00

(記者王文麟/攝影)

故宮院長吳密察自2月14日就任以來,鮮少接受媒體專訪,即便是一次公開現身的記者會也沒有。了解吳密察的人都知道,這位深諳台灣歷史、文學,籌備過2家國立博物館,還擔任過國史館館長的學者,謹言慎行的風格,而更重要的原因,則是深受政治意識形態與謠言中傷導致整擴建進度受挫的故宮,有著千頭萬緒的難題需要了解與處理。

(記者王文麟/攝影)

吳密察除了全心全力投入對故宮相關業務的了解,更時常利用閒暇做為一個參觀者,從交通、購票到參觀過程,體驗一般民眾到訪故宮北院與南院,會遇到什麼不便或發現有什麼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與民同行!吳密察企圖找出所有實務營運方面亟待解決或改善的問題,一一尋找解方,一方面讓「新故宮計畫」受阻之處盡快上軌道,另一方面期待發揮故宮身為國際矚目的博物館應有的專業與高度!

記者凌美雪/專訪、記者王文麟/攝影

「不需要把故宮台灣化,那是假議題。」自上任以來,被問到最多也回答最多的,應該就是這個問題,吳密察不諱言,故宮與其他國際知名博物館最大不同處是它的政治色彩,但無論藍綠執政,若耽溺於政治的意識形態,對故宮、對國家都沒有好處。

吳密察說,故宮之所以在全世界有名氣,是因為藏品有名。如果沒有這些有名的藏品,怎麼樣都不會被稱為世界一流的博物館。這些有名的藏品是「人類文明史上重要的文化遺產」,就像大都會博物館、大英博物館、羅浮宮一樣。收藏這些文物的人,都有義務去守護、發揚並傳承給下一代。

論亞洲藝術收藏 故宮是世界第一

從這個概念出發,也可以從根本解決世人看待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與嘉義「故宮南院」定位問題。

走在行政大樓北側走廊,吳密察指著牆壁上以宋太祖、康熙、雍正、乾隆、嘉慶等歷代皇帝收藏為主題的展覽海報說,人類文化遺產在不同地方、不同時代,會有不同的詮釋方式,若只是某某皇帝的收藏,對外國人來說不一定都能理解或看重。譬如前陣子出借赴日的「顏真卿特展」4件文物,國內這邊在吵為什麼把國寶文物借給日本展,但更重要且更需注意的是,東亞地區如日本、韓國,都對書法藝術很有興趣,也都受到中國書法藝術的影響。若從東亞脈絡來看,顏真卿是8世紀、對東亞地區具有全面性影響力的書法藝術家,那麼〈顏真卿祭姪文稿〉的意義,也就不僅僅是皇帝的收藏而已。

吳密察說,「有好的文物、好的研究,就要有好的策展,才能讓這些文物的意義,用各種解讀方式被彰顯出來,也比較具有學術高度。所以沒有所謂台灣化或不台灣化的問題,世界一流的博物館對於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文化遺產,都有一流的標準原則,我們就跟隨這些標準,跟這些國際一流的博物館看齊。」

同是亞洲藝術之最 南院是北院的延伸

進一步點出一直以來大眾對故宮南院定位的盲點,吳密察說,這是個很有趣的概念問題,想像對一般觀光客或愛好文物者來說,在台北故宮之外,非得到南部去,究竟是「故宮南院」涵義大,還是「亞洲藝術」更有吸引力?當然是「故宮」南院!展的都是故宮典藏精品。

「南院必須是北院的延伸!」不僅止於彌補展覽空間的不足,吳密察強調,未來故宮3個處(器物處、書畫處、古書文獻處)除為北院策展,也必須為南院策畫同等質量的展覽,無論是兩院巡展或地區限定,都是相同高度的規格,如此一來,無論是南部觀眾或海外遊客,都相信故宮南院是有好東西的,就能提高展覽吸引力與知名度。至於故宮人氣展品部分,如〈翠玉白菜〉、〈肉形石〉等,將來也會要求器物處排出順序,兼顧文物休息與不能全部離開北院的前提,輪流安排到南院展出。

更進一步來說,為什麼要叫「故宮南院」而不是「亞洲博物館」?吳密察說,當我們在講「亞洲藝術」時,不要排除「故宮典藏」的概念,「故宮典藏哪些不是亞洲藝術?」論亞洲古藝術,哪裡的典藏可以贏過故宮?中國文物是華夏文物,也是亞洲文物,亞洲文物是人類文明史重要的文化遺產,這也是台灣在人類文明史發展中,為保存人類文化遺產最重大的貢獻之一。

政院通過「新故宮計畫」版本 目前沒有修改事項

至於外界關注的「新故宮計畫」,吳密察表示,仍是106年12月行政院核定的版本,目前沒有修改事項。

就北院來看,先釐清「閉館」爭議,吳密察斬釘截鐵表示,不會全面閉館!「我找建築專家及各單位談的結果,是有一些地方老舊漏水、有粉塵,初步看法不需要過大整修,所以我決定要『穿著西裝改西裝』,這也不算打臉前院長,因為閉館原來就是以前討論中的選項之一,而非決議,是外界誤解了。」

另外,吳密察指出,文物南遷問題,評估重點是庫房的現況是否需要大幅度搬動文物,履勘過後,認為不需要,所以搬遷也不是問題。吳密察引前副館長黃永泰一句行話「半半施工」(半半只是形容,非實際比例),就是一邊施工一邊兼顧展出的形式,與「穿著西裝改西裝」的意思差不多。

因應正館整建期間展示空間變小,現階段可以先進行的,是將圖書文獻大樓2、3樓原研究者的圖書室,搬置於至善路南邊的舊衛勤學校(原藝文服務中心預定地),騰出空間加上一樓的展示空間,可做為北院部分展區整修時的替代展覽空間,如此一來,北院整體展覽空間就不會縮小太多;行政大樓的行政人員也同樣搬到衛勤空間,藏品也幾乎可以不用移動了。

南院部分,因為BOT解約空出的50公頃,一度讓「國寶館」興建位置的想像空間變大,位置定不下來,進度就遲滯不前。但經建築專家討論後,決定還是蓋在20公頃博物館區,「國寶館」興建位置與功能也都沒有改變,目前已進行先期規畫,要等先期規畫結案後,再委外進行建築設計。

user friendly 解決南院交通問題

吳密察表示,原本規畫50公頃BOT,就是希望民間進來,與民間互利。「我們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要炒熱博物館人氣、運用原BOT區辦活動,衝南院參觀人數,這樣BOT才有誘因。」而第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就是交通!

需要立即改善的是南院交通友善化,吳密察指出,高鐵嘉義站3號出口雖然有「南院」接駁專車,但問題是車站出口較遠,大家都從2號出口出來,卻不知道那裡一半以上的公車,都有停靠南院。因此,「故宮南院」將彙整所有班車時刻表,按照時間的先後順序,寫下可搭乘車次的號碼與候車月台,讓參觀民眾走出高鐵就有車可搭到南院。

而就中長期來看,吳密察說,「我已拜訪嘉義縣長,嘉義縣政府、南院這一帶要彼此相互拉抬。嘉義縣政府有計畫『糖廠五分車』從高鐵出發,第一站蒜頭糖廠,第2站停南院。」如此一來,到南院的交通選擇更多。

吳密察也指出北院可以更「友善」的措施,「真正想看展的人,的確會覺得北院很不友善,人多吵雜。」因此,人流要友善,開始改善動線指標,減少大家的混亂,「又比如,士林捷運站應該要能夠清楚明白引導參觀民眾往一號出口搭車。從國際機場到捷運,下捷運後轉乘巴士,這些都必須考慮到第一次來的陌生人可能遇到的困難。」

另外,現行優惠票券太複雜了,為了要買票、賣票,一家四口就要處理很久,應該要把這些問題「簡速化」。吳密察說,這就是「user friendly」,尤其現在北院觀眾這麼多,更需要在這方面加油。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