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杉本真維子/我的創作觀 - 詩的形式、物的形態

2019/02/03 06:00

◎杉本真維子 譯◎林水福

我到過台灣五次,主要是台北;只有一次搭高鐵到彰化。在那裡和台灣朋友吃的肉圓,味道之美讓我驚豔連連。順便一提,肉圓是在日本導演宮崎駿的《神隱少女》出現過的食物。登場人物只要看過一次就忘不了的實在好吃的食物。富彈性、發亮的食物,我想我可能長得也像肉圓。

旅行中,了解「月台」的意思時,相當感動。孩提時代先學假名,後學漢字;或許是學習順序的關係?對於漢字有其意義,我有著「寧靜的衝擊」。我喜歡從漢字的結構、單字的組合發揮想像,甚至可說這跟我寫詩有連帶關係。「月台」這個詞,日語裡沒有;但總覺得浮現賞月台,氣氛優雅。聽說原來有如字面所示是「為了賞月的台子」。意象很美。

其次,從繁體字感受到「熱鬧」。廣島有叫松岡政則的詩人,有《口福台灣食堂紀行》的詩集,他從文字字面的熱鬧看到銳利的亮光,使其昇華為人的生命力。從露天貼著的食物的字面,甚至感受到有如在體內循環的血液的意象。我想各位已看慣的光景,或許不易引起共鳴。

以上談的是我跟台灣的關係;接下來談我的創作觀,題目是「詩的形式、物的形態」。

在日本,不寫詩的人突然發出像詩的語言,可能對他說:「你是詩人呀!」感動時說的,大部分是誇獎的話,但有時也帶諷刺。台灣也有類似的誇獎的說法嗎?

其實,我對「你是詩人呀!」的說法,從以前就討厭;就拚命寫詩的自己來看,不允許稱呼沒寫詩的人叫他詩人!年輕時反應過度了。不過,最近我覺得可以有這樣的說法。因為,我覺得詩是存在於與經驗不同次元的東西。既然如此,也有稱呼不寫詩的人為詩人的時候,我姑且同意。

為什麼認為經驗是不同次元的呢?因為詩的寫法無法記憶。我經常處於「詩要怎麼寫?」的不安狀態,擔心又期待。至少我個人如此。我認為無法記憶的東西,就不會變成經驗。

那麼,為什麼不會變成經驗呢?我個人的看法:首先,詩沒有像短歌和俳句的定型詩有固定的「形式」;但我認為每一首有被制定的透明的「形式」。「形式」的話題很複雜,我無意深入談論;詩人對於詩的形式,每一首從一開始創造完成、就破壞它,重複這樣過於激烈的行為。或者,可以說完成之際,作品便已離去、從此不再回頭。因為像這樣子,破壞、離去,經常在自己眼前是沒有作品的狀態。不只是作品,詩作的線索什麼的,都沒有留在手邊,當然得從零出發。因此,不記得詩的寫法。

我的印象中,忘記詩的寫法、這樣的感覺,在日本詩人之間幾乎是共通的感覺,台灣的詩人如何呢?詩,該怎麼寫?驚慌過嗎?不知怎的,我說不定露出懦弱的態度;但是寫下第一行後膽子就大了。心就不再撲通撲通跳了。我的情形是,好像拿第一行當手杖,走過一整篇,就是這樣子寫詩。

順便一提,每個人「詩的形式」的形成,與日常的反覆有很深的關係。無法因為掌握到要領就放心,因此,過的是與安心無關的生活。只有認為即使這樣也無所謂的人跟我來吧!我覺得詩神這麼說。不過,詩的寫法遺忘了,與詩作相關的事物的見解不會忘記。因此,詩可以繼續寫下去。

那是從形態看東西的認識方法。日本的代表性視覺性詩人高橋昭八郎也曾說過;不知為何我有從以前就視為當然的看法,將名字置於旁邊,只看到形態。

例如,這是椅子、桌子、日曆,從名字認識東西,馬上了解,但也就結束了。所謂常識是這樣的認識速度;這情形,椅子跟我沒有永遠的關係,從椅子寫不出任何東西。

但是,從形態去看──只從椅子的腳啦、椅背啦、首先聚焦於「局部」。將認識的速度做最大限度的遲緩。那麼,對不了解的東西,連自己都驚訝,結果相當長的時間與椅子相對。這謎樣的吸引力極為強烈,而且是在意識下進行的。從觀察、投入到出神的程度。這之間,名字什麼的自然置之一旁。當然,不只是椅子,連我自己的名字也是這樣。彼此脫掉名字的屬性,成為赤裸的狀態。

這麼一來,我感到不可思議,從椅子通往「我」內部的門打開了,通路於焉產生了。接著,了解椅子與了解我,以相等的狀態結合。椅子成了我,我成了椅子。

我珍惜這樣的眼神。

最後,我帶來了,我認為明顯表現我先形態後名字的認識順序的詩。寫的是祖母珍視的人偶的詩;祖母去世後,所有家人才察覺到人偶沒有名字。徹頭徹尾是「普通的女子」。

如果可以傳達些什麼就好了!我朗讀它,做為演講的結束。

〈人偶的內容〉

再說的話她會附身

在裝睡的耳邊、一滴、

祖母珍視的

淺膚色的人偶坐著。

每天、小心翼翼幫她梳頭

偶爾幫她洗澡

穿上手做的洋裝

讓家人傳看、

金色的直髮碧眼

不是日本人

沒有名字、等

祖母、誰都沒留意

她只是普通的女子。

祖母逝世時、

從人偶身體

取出小石頭般的骨頭、

「悄悄放進靈柩裡!」

伯母示意著說。

還說、功德呀!

沒有問是誰的骨頭?

圍著人偶

祖父、父親、母親、姊姊、

大家都在、

沒有人缺席

附記:客委會為推廣客家文學,將鍾肇政、李喬、曾貴海、利玉芳、甘耀明五位作家各一部作品翻譯成日文,於日本出版,並於2018年12月15日及16日假東京台灣文化中心舉辦以「台日作家談客家文學」、「台日作家談創作觀」為題的演講、交流活動。上文即為獲H氏獎、高見順獎等多項獎項的名詩人杉本真維子的演講內容。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