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盧慧心/去京都

2018/04/16 06:00

圖◎郭鑒予

◎盧慧心 圖◎郭鑒予

夏末時終於擠出餘裕,第一次帶家人去京都。

其實我在台灣都常常迷路,對時間也沒有概念,幾次被問到接駁行止的關鍵才張口結舌地拿手機出來查看,平白引人憂憤。只有剛能走路的孩子興奮洋溢,在機場通道第一次撒開腳步往前直奔,摔了一跤起來,神祕的面有得色。

廉航的小飛機在關西機場落地後,乘客們魚貫走下停機坪,空氣裡有海潮味,天氣不比台北更涼,日光卻只有更通透更直率,景物或似漂浮,搭特快去京都,列車從碧麗的海上離開,還沒進入大阪郊區的集合住宅,鄉間多是獨門獨院的小樓,各家窗台上都以乾草編成的障子遮光隔熱,很清雅,剛起了豔羨之心就明白,台北的夏季不能這麼做,炎熱空氣裡染上的氤氳濕氣,能在編草上生出什麼,光想像就叫人心慌,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台北景致裡不會有葦簾,以刪去法比較兩地,於是郊區的人家都被我刪去葦簾、刪去了小院,刪去手繪的社區公告、刪去靜默的投幣販賣機與挑著烏龍麵帘的潔淨樓宇,在我醒悟之前,我已刪去了眼前一切,他鄉的他,原是他人的他。

郊區的便利商店占地甚廣,平面一層,前後飄揚店家旗幟,還帶大型停車場,連鎖居酒屋跟拉麵店也不遑多讓,幾間知名的超市則是偉岸巨構。關西的集合住宅比關東收斂,不過四、五層樓高,也是一戶一葦簾,水泥漆白的建築物上,每道窗前都扎了一頂,雖是夏季知名的風物詩,但這樣整齊畫一的使用也是福島事件後才有的,斷熱節電。列車穿行大阪,一層層深入市內,又突然離開,遠遠把大阪拋開。

我喜歡大阪,喜歡難以整飭的紛繁。但真正過門不入的時候卻鬆了一口氣,拖著一家人,大阪的好全都反轉過來,原來是壞的,想想我竟喜歡這麼壞的大阪,像不能跟人啟齒的戀愛。在車廂內只有空調而沒有風,可是靜坐在絨布織面的座椅上,腦後卻有呼呼的疾風,似乎一口氣把我從十二年前吹來,旅行有這樣的奇效,在異化的空間裡,對自己也是陌生,想起的都是平日無所用的回憶。

然後就到了京都。

第一次去京都時,我已經工作好幾年了,卻還不敢費錢搭計程車,公車上的老太太總是有閒情與外鄉人長聊。當時街上沒有年輕人染髮,穿著校服的女學生們,在黑髮下更顯得眼眸是兩盞清水,臉色嬌嫩。女性髮式素淨,有一份家常自持的美。在這麼多次前往京都之後,到了今天,十二年來,京都是不太一樣了,十二生肖的座次都輪了一遍,京都的刻度自然悄悄向前旋動,新店舖、新名物、新風尚,新的京都從舊京都蛻出,如珊瑚晶瑩的外骨骼不斷覆蓋而茁壯。千年之都的十二年分,顯得那樣輕盈,只有更讓往而復來之人身心安泰。自身閱歷如塵,而京都如故,京都是藏夢之都,為了倚靠他的長久不變,沒有只來一次的道理。

因是僅有的幾天假,一家人很貪心的,去嵐山、去哲學之道、去鴨川、三十三間堂……總之能去的都去,該吃的都吃,在觀光季,無論去到哪裡,都有洶湧的人潮伴隨,我們一點也不孤單,幾乎不必特意查閱出口方向,離開地鐵後跟著其他觀光客的腳步前進即可。移動中,常混有正在做和服體驗的遊人,他們也是一道走動的風景,因服裝與髮飾都經過專業人士之手,又能高明地踏著木屐自在移步。可說是將醇雅而經過反覆雕琢的文化披掛上身,與聆賞絲竹或觀看圖畫比起來,這針對五官愛悅、香粉織錦地,從衣裳鞋襪到髮式穿戴而起的體驗,想像已如此豐盈美妙、簡直色聲香味觸法……

搭計程車時,司機跟我們聊天,問孩子幾歲了,又稍稍指點日後搭車時該怎麼說明路徑比較方便。這種談話後來也幾次重複,等於在心情上受到司機的款待,台灣的計程車司機很少有自詡為服務業的,服務兩字對台灣人來說有多艱難、多麼複雜啊。但的確有一種服務,不是因為迫於無奈才勉為其難提供服務,而是出於自信與自豪。

我們短租的公寓很適合家庭入住,廚具一應俱全,不想做菜就在超市採買便當零食啤酒當晚餐,不過離市區很遠,地點在十条,路上有菜園,還有結實累累的酸橙與栗樹。四鄰都是人家,然而獃在木造的屋子,夜裡能聽見路口的車聲,卻沒有人聲,這份靜來得古怪,我們倒沒有細思恐極,幾次黃昏走在路上,可以看見院子較淺的獨戶住宅玄關裡頭隔著拉門閃出電視的光,但沒有電視的聲音,也沒有人的動靜。所以我們也變得比較靜,吵架時就憤憤地看著對方,直到對方臉色壞下來,這樣吵很吃力,也很不痛快,這裡的人一定有不同的吵法,卻是很難明白究竟了。

離開前一天,我們看了雜誌介紹,在花見小路挑了一家被介紹為能輕鬆進入的茶屋,花了很多時間喝茶吃茶點,心裡舒展開來,就累了。

抹茶糖漿明豔滴綠,澆掛在清脆疏鬆的小冰山上,舀進嘴裡,碎冰與甜香在嘴裡很快化掉,於是又舀一口、再一口……碳爐上的年糕片烤得鼓膨起來,挾起來沾黃豆粉吃,還有醬油、海苔等等變化。小小的粉糕,不大起眼,喝茶時卻發揮了驚人的美味。

身為眼飢肚饞的觀光客,我們不負眾望吃下了各式茶點,又吞下熱茶調和,我攤開紙片,就著二樓的窗櫺,一邊看小路上遊人如織,一邊整理手上的各種單據。每次到嵐山的落柿舍,我都會像小學生似地抽出投稿的信籤,坐在茶室外的長凳上寫俳句,然後選幾行最滿意的投入落柿舍的信箱裡,草稿寫在購物單據感熱紙的背面,因為前幾次寫的都忘記了,今年寫的如果不記下來一定仍會忘記,但抄寫時又開始刪改,幾乎改到一點點意思都沒有了,才甘心回到原題。(平日不寫俳句的人到了落柿舍都會寫起俳句,這也是京都的奧妙嗎?)

這段喝茶的時間人人和睦相處,也不吵架了,鄰座客人輕鬆地寒暄與聊天,並不擾人,反而很像刻意錄製的BGM,小孩也在店家替我們布置的安全座椅上(與室內完全調和的木製座椅),很安分地吃零食。後來我們才知道小孩不時衝著鄰座微笑,因此附近的幾組客人起身離座時都特地過來跟我們道再見。

這次帶幼兒又帶娃娃車,每次要進入店家消費或參訪庭園寺院前,都會跟現場的人員說明,若被拒絕,就放棄了。若被接納,服務人員必有一套應對方法,譬如離開茶屋時,有人引我們下樓,轉出小門,之前交由服務人員保管的娃娃車已即時備好推到門邊,與我們下樓的時間點搭配得如呼吸般勻淨,寸釐無差。

回程的車上,大人都因疲憊而老了一點點,小孩在這幾天裡,卻好像突然長大起來,吵著要在車站月台上奔跑,在候機大廳奔跑,一制止就開始哭鬧,當然是假哭,像小豬在哼哼叫。

拖著小豬回家的路上,又一次,要回到熟悉生活的隊伍裡,不實用的回憶與才出芽的夢又跟著收斂起來,透過夢的薄膜,只留下一點點感觸。京都是藏夢之都,這個夢是否只會藏得愈來愈深?

「歡迎再度光臨。」●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