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與自己真誠對話 - 第十三屆林榮三文學獎.散文獎決審會議紀錄 2之2

2017/11/13 06:00

圖◎顏寧儀

時間:2017年10月6日下午2時

地點:《自由時報》一樓會議室

決審:阿盛、周芬伶、郭強生、鍾怡雯、顏崑陽(依姓氏筆畫排列)

記錄◎董柏廷

圖◎顏寧儀

〈水火戰場〉

阿盛:這是勞動者親身體驗之後的書寫,敘述條理分明,雖有一部分寫得很細,但不瑣碎,節奏掌握得很好,譬喻巧妙、有創意,生動傳神,有臨場感,非常流暢,一氣呵成,毫無刻意雕琢。讀後覺得這樣的勞動書寫是滿好的,也很有人情味。

鍾怡雯:這篇就是建立在生活經驗上,從實戰經驗走出來的――廚房即戰場,這工作也是作者的生命歷練。全篇節奏明快,使人身歷其境,對於這行業該注意什麼,專業名詞等,都掌握得很恰當。我且欣賞的一點是,寫動作時,還看得到情感。結尾結得不錯,她離職時,提「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與內文呼應。

郭強生:這篇把工作現場寫出來,那個逼真感很好,裡頭揭露了很多該行業的眉角也很有趣,但我有個懷疑:這份勞動工作對作者的意義是什麼?裡面有人情沒錯,但這個行業對作者來說,僅像一個過渡,那麼,對於那些不能說來就來,說去就去的人們而言呢?我有點擔心這會像知識分子對勞動階級的旁觀。

周芬伶:這篇有些段落真的很不錯,寫動作的地方也都處理得滿好的,但沒有一個最核心的主題。透過這些場景,作者想要表達的到底是什麼呢?舉個例子,徐國能的〈第九味〉,就能把滋味與人生境界連結在一起,但這篇的深度沒有出來,而且段與段的銜接也隨性,找不到重心。但我承認,它的文字相對來講,是比較講究的。

顏崑陽:飲食文學,大部分是美食家品嘗食物後,從審美角度切入,或是研究飲食文化者找材料去鋪陳,也有將飲食連結社會文化與政治,轉成隱喻與象徵進行創作。而這一篇切入角度特別,從現場銜接,但就是客觀寫實太多,甚至寫得很瑣細,一篇散文的虛實配置需妥切,這篇實占八成,虛不到兩成,工作人員內心的體悟幾乎看不到,深度就難出來,頂多是客觀描述。不過,文字確實不錯,流暢、沒有太多毛病。

〈蟻路〉

阿盛:這篇是典型「小題大作」的作品,小小題目好好書寫,語調幽默又不顯得油條,作者的觀察也很細膩。透過很日常的題材,多少也描寫到一些人性,頗有意思。

郭強生:我很喜歡這一篇,但我覺得更像大題小作,最後結束的部分太好了,像在暗示某種生態的反撲,簡直是另一類的生態書寫,告訴我們螞蟻這微小生物的生存力其實很大。這篇應要反著看,一開始以為寫生活閑趣,但到最後,等主述者想要開始大舉撲殺時,螞蟻卻突然都不見,留下一點神祕感。不單只是一篇情緒散文,還有層層布局,製造了微微戰慄感。

周芬伶:因為寫得實在是太細了,且用的套語又多,光看那些套語,會覺得作者對文字缺乏一種自覺性。就結構來講,如果將最後一段當做開頭,我可能會很耐心地把它看完。但也不能說寫得不好,有些片段其實還滿不錯的。

鍾怡雯:寫這樣的小題材要有很好的寫法,或者文字要很特殊,要能夠出奇制勝,但這篇稍嫌四平八穩。

顏崑陽:寫物的題材,無論詩或散文,總在虛實之間。除了客觀描寫物種的形象、生態或是現象,最重要的是,必須通過「物」,書寫出想要表達的核心主題,這篇寫實太多,片片斷斷,跟著讀下去,卻看不到究竟想透過這樣的書寫表達什麼深意。郭強生很能體會它的深度,但最後螞蟻一下子統統不見,只要有經驗的人都知道不可能,顯然最後一句完全是虛構。

三票作品

〈不散〉

顏崑陽:題材講的是埋在家族與個人心理間某種成長的創傷,作者用濃霧意象貫穿,藉以暗喻自己內心的憂鬱也好,哀傷也罷,始終無法散去,整體呈現灰色調。散文當然不必用道德衡量,也不一定要以勵志看待,只要將真實經驗誠懇敘述出來足以感人就夠,這篇文字品質沒有特別好也沒有特別差,但能適切將哀愁淡淡敘述出來,不過,結構上,前面提到流氓之死,後面轉到自己的處境,以及與母親間的互動,關聯似乎不明顯。

阿盛:誠如顏崑陽提到的結構問題,作者前面使用一千多字提流氓,接著提風水問題,大概可以將流氓理解成一個遠房親戚,但後面就再也沒有關心他,感覺有些牽強,我覺得不管是新手或老手都應該留意「關聯性」。

周芬伶:這篇作品一開始的氣氛跟味道有抓住我,從頭到尾都有一個哀傷的基調存在,因為不知道如何述說,就從離她最近的死亡事件說起,繼而連結到母親也嚮往死後世界的某種精神狀態。主題探討死亡以及如何活下去,以及與母親之間的疏離關係,這些都不是會在傳統散文裡看到的,或許跟現在這個世代普遍較灰色或厭世有關,導致他們過早思考死亡。我選進來,是因為覺得它並不刻意,運筆淡淡的,但可以看到作者的個性、形象,與一些可能性。

郭強生:文字的強弱度掌握得很好,作者從人生的苦難中產生另一種反思,可又非說教式,講家族敗落的同時,又關照到自己,跟母親之間的變化寫得非常好,那個距離她有戳進去,不只是隔著距離敘說,前面流氓死亡的部分,我倒覺得這是一個比較少讀到的安排,而且在讀完後,一定還會記得流氓的死,會繞回一個「孤獨死」的意涵,敘述者也認為自己是家族裡頭死了不會有人管的人,讀到最後發現那是一種呼應,她看到她未來孤獨死的可能,效果營造得很好。

顏崑陽:假如是將流氓之死與未來可能孤獨死的互喻,在後面技巧上應該要多有連結,不用強烈,至少點一下,讓讀者能產生聯想。

鍾怡雯:這篇寫宿命觀點,很無奈卻寫得很淡,我也認為流氓之死,應該再縮短,不用寫得那麼長,也認同顏崑陽剛才提到,中間應該要再點一下,雖然不是致命性的問題,結構可以再調整一下。

〈玫瑰之夜〉

周芬伶:這是缺點較少、透過技巧將內容銜接得較好的一篇,作者將靈異節目跟童年父親家暴的記憶,以一種窺看角度敘述,有新穎感,文字雖不是特別漂亮,但也沒有太大缺點,處理得不錯。

鍾怡雯:作者把童年看見父母的各種情況當成鬼故事講,照理來說,這應該是一個創傷,而作者卻使用懸疑甚至帶點戲謔的口吻――本來可以處理得更深入的東西,被輕輕放掉了。雖然架構完整,但沒有用力戳進去,文字四平八穩,沒有太多驚喜,把該寫的東西寫完了,意象也能緊扣,但關於父親的形象並沒有在敘述中呈現。

顏崑陽:家暴事件在現代社會裡所在多有,一般從個人切身經驗寫父親家暴,通常會過度切入,不是非常哀傷帶著憤怒怨恨等強烈情感,就是灑狗血,但這篇處理的方式是作者退了出來,帶有一種距離,用比較理性的態度面對過往經驗;同時,當自己成為父親,也擔心會因為過去的經驗讓妻子懷疑自己能否成為一個正常的父親,他很理性地處理說服自己成為一個好父親的過程。借用一個鬼故事節目,與玫瑰的種種象徵,虛實交錯間充滿技巧的轉折,敘述上也滿自然的。雖然感情濃度因為拉開距離後沒有這麼深入,但也因此留下一些讓讀者能參與思考的空間,手法特別,寫得不錯。

郭強生:我對這篇意見反而比較多。一個人目睹父親痛打母親這麼多年,勢必被這件事情影響很深,甚至怕被老婆以為自己可能成為另一個家暴男,因此隱瞞往事──人生若有這麼一個大缺口,卻沒有在鋪陳中看到如何克服,只說小時候看了一個恐怖節目,看完不能睡覺,後來才發現是看到爸媽做愛或是家暴,最後覺得母親像是一朵玫瑰盛放,過程似乎不太真實。讀完會感覺作者是邊寫邊想,而無法真正將經驗進行有效的組織。

阿盛:我也一直在思考「玫瑰之夜」跟父母之間的家庭暴力到底連結得好不好?感覺作者像一個旁觀者看著事件發生,但實際上他也是家庭的一分子,感受應該非常深刻。玫瑰的意象,前面部分都可以接受,但最後的部分我一直在斟酌,讀來像什麼事情都沒發生就結束了。一個人若是從小接受這樣的狀況,傷害應該非常深,有的甚至無法自拔,如此輕描淡寫,雖說是不灑狗血,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我跟郭強生有相同的疑問。

〈安島島民之死〉

阿盛:這篇起先看不太順暢,逐漸看下來我感覺很喜歡。全篇從信天翁死去談人類與大自然等生態衝突,雖帶著一點批判,但不是那麼疾言厲色,也有淡淡歎息引人深思,題材並不討喜,但不討喜中仍覺得作者有真切的經驗跟感受,文字相當不錯,敘述技巧也很好。

周芬伶:這種題材不是很好寫,生態主題已經有這麼多人寫過,作者用神話、寓言筆法由遠而近地寫回主題,迂迴的寫法讓抒情空間變大。現在年輕世代的寫作者在處理大議題,或是很致命的題材時,常會使用冷處理,不太喜歡把核心直接寫出來,所以我們這個世代讀他們的東西很難馬上感動。這一篇也採取這樣的方式,我是可以接受的,無論題材、文字,結構、節奏都很流暢,也能感受到參賽者的企圖心以及氣勢,各方面都處理得很適度。

顏崑陽:這一篇屬於生態文學,這些年來生態文學已經成為很重要的文類,這種題材在書寫時很容易變成一種生態環保的聖經意旨,也很容易變成強烈控訴或批判,但這一篇能夠走出這樣的模式,用較為抒情、柔軟的敘述手法呈現,滿有技巧,更用擬人方式寫信天翁,帶著抒情筆調,一路流暢、乾淨、從容地敘述,最後才揭露島民是信天翁,稱代詞也隨之改變,正式面對信天翁的生態問題,適度加入一、兩句嘲諷:「台灣沒有海洋文化,只有海鮮文化」,一針見血。

郭強生:劉克襄寫過一本《永遠的信天翁》,這篇文章中所提的議題,劉克襄都講過了;此外,我有點懷疑作者從頭到尾沒有親自摸過信天翁,是透過二手資料寫成,因為完全沒有提到「我」做信天翁標本當下的感覺。

鍾怡雯:對於環保題材,我會給多一點注視,這篇給人的感覺是寫他跟「島民」之間的情感,你可以說作者故意拉開距離來寫,即使如此,總也要使人讀到感情。且因為這題材太特殊,我們一定會拿相似主題的作品比較。因此,題材雖特別,其寫法與視野不足,是我沒有圈選它的原因。

所有獲票作品討論完畢,一票作品除〈沙漠〉保留,其餘皆被放棄。評審針對八篇作品,進行第二輪投票,最高8分,最低1分。結果依得分高低排序如下:

〈不散〉27分

(阿盛3分、周芬伶7分、郭強生6分、鍾怡雯7分、顏崑陽4分)

〈男人的手肘〉27分

(阿盛2分、周芬伶4分、郭強生8分、鍾怡雯8分、顏崑陽5分)

〈安島島民之死〉26分

(阿盛6分、周芬伶8分、郭強生2分、鍾怡雯2分、顏崑陽8分)

〈神在〉25分

(阿盛8分、周芬伶5分、郭強生7分、鍾怡雯4分、顏崑陽1分)

〈玫瑰之夜〉24分

(阿盛4分、周芬伶6分、郭強生3分、鍾怡雯5分、顏崑陽6分)

〈水火戰場〉23分

(阿盛7分、周芬伶3分、郭強生4分、鍾怡雯6分、顏崑陽3分)

〈蟻路〉17分

(阿盛5分、周芬伶2分、郭強生5分、鍾怡雯3分、顏崑陽2分)

〈沙漠〉11分

(阿盛1分、周芬伶1分、郭強生1分、鍾怡雯1分、顏崑陽7分)

由於〈不散〉、〈男人的手肘〉同分,評審進行第三輪投票,以舉手表決:〈不散〉獲阿盛、周芬伶、顏崑陽三票奪下首獎,二獎為〈男人的手肘〉,三獎為〈安島島民之死〉。〈神在〉與〈玫瑰之夜〉同列佳作。會議圓滿結束。●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