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藝術文化】林正儀:老故宮與新世代接軌

2017/06/26 06:00

為貼近年輕人喜好,故宮2018年汪星人月曆另推出可愛的插畫版。(故宮/提供)

〔記者凌美雪/專題報導〕「資訊科技時代,青少年及兒童多沉浸在網際網路世界,對於實體世界的事物感覺疏淡冷漠,」甫以運用雲端技術開設的「故宮教育頻道」獲得「政府服務品質獎」,故宮院長林正儀卻頗感憂慮地說,「知識的學習環境產生劇烈改變,使得博物館教育推廣更顯得無力。」如何吸引新世代走進博物館,是故宮目前必須思考並尋求突破的課題。

林正儀示範以院藏文物開發VR沉浸式導覽教人如置身文人山水意境。(故宮提供,記者凌美雪翻攝自故宮網站)

「故宮青少年文化大使」聚焦於院藏青銅、玉器、陶瓷、珍玩發揮導覽創意。(故宮/提供)

符合年輕世代的新學習型式

林正儀表示,「除了透過更創新的教育手法,故宮也嘗試走進校園、招募故宮青少年文化大使,在策展及辦理活動各方面都積極與年輕世代們的新學習型式接軌,來誘發年輕人對這些人類文明知識與文物美感產生興趣。」

譬如「 故宮青少年文化大使培力計畫」就是「暑期高中志工」的轉型,希望藉由「故宮的青春代言人」增進與青少年間的互動連結。林正儀說,「故宮在暑假期間舉辦的活動形式,透過多元體驗啟發青少年重新理解並詮釋故宮文物,進而創新運用於日常生活美學中。」期待在「故宮青少年文化大使」的號召下,也吸引更多青少年親近博物館。

又如故宮長期以來也與鄰近的雨聲國小進行館校合作,每年邀請該校師生參訪故宮,搭配學校課程,讓孩童利用故宮文物認識古文物藝術。今年更擴大合作延伸為一到五年級,並加入學校圖書館團隊,以「青銅與文字」為主題,在課堂上運用複製文物及DIY手作課程,引導學童從青銅器上的紋飾,聯想到動物園裡可以看到的動物,發現老祖宗早已維妙維肖地將這些動物裝飾在青銅器上,而與現實生活經驗產生微妙連結。高年級的孩童則進一步認識青銅器上的銘文及族徽,發揮想像力,創作屬於自己文字密碼與作品的青銅銘文相框,希望一改孩童的刻板印象,進一步探索故宮青銅器文物。

無牆博物館與青少年零距離

至於最近與政治大學合作的「文山雅集: 琴聲藝動‧墨舞狂草——故宮新媒體藝術展」,則是近年故宮將文化與科技結合的成果,也是「以VR虛擬實境,打造無牆博物館」的延展推廣,參觀者可自〈春雷鳴曲〉互動裝置體驗撫弦鳴琴之樂;於《自敘.心境》VR虛擬實境展區體驗墨舞狂草、虛擬揮毫;或由《神遊幻境-繪畫VR體驗區》,走入院藏宋末元初畫家趙孟頫的名畫〈鵲華秋色〉,藉由VR沉浸式體驗文人意境山水,探索書畫本質。

「故宮是個充滿知識與美感內涵的傳統博物館教育場域,」林正儀說,「必須思考以創意化及實用性貼近年輕族群思維,透過更多元參與式的體驗活動,引導青少年以凝思美感客體或藝術的直接接觸方式,感受古文物之美。」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