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王丹/【洛杉磯傳真】 記憶與道德

2017/06/14 06:00

◎王丹

在大家都熱烈討論轉型正義的時候,我們千萬不要忘記,歷史記憶,也是轉型正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正因為如此,我們對歷史記憶的理解,應當更加重視。這個重視,不僅僅是歷史教材和教育上的重視,更重要的是,我們應當如何看到歷史記憶的性質和它在一個社會的價值體系中的位置。

以色列著名倫理學家馬各利特(Avishai Margalit,1939-)曾經專門針對歷史記憶的問題做過很深刻的思考,並寫下了《記憶的倫理》(The Ethics of Memory)一書。在這本書中,馬各利特對「倫理」和「道德」這兩個概念做了區分。他指出,「倫理」關乎的是對於與我們有特別關係者的責任;而「道德」關乎的,是我們對一般人或對人類的責任。換句話說,「倫理」可以只是私人領域的事情,而「道德」則是公共領域的事情,每個生活在社會中的人,都要面對「道德」的問題,承擔起維護道德的責任。那麼,歷史記憶,屬於倫理,還是道德呢?

在馬各利特看來,「記憶」是一種特別與倫理有關的責任。記憶成為深厚人際關係的關鍵,有共同記憶的群體,才有濃厚的關係,也才有倫理。我們看今天台灣社會的狀況,可以從這個論述中得到很多啟發。在台灣,有大量的歷史記憶,但是缺乏的,是共同記憶。不同政治陣營的人的歷史記憶是不同的,有的人記住的是二二八和白色恐怖,但是另一些人記住的是蔣經國和他的十大建設。

根據馬各利特的理論,缺乏共同記憶,會影響到社會中的人際關係,而台灣社會的嚴重分化,不同陣營之間的對立,固然有很多現實和歷史的原因,但是缺乏共同記憶,恐怕也是問題所在。在這裡,突顯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要走向未來,建立共同記憶的重要性。當然,所謂共同記憶,並不是並列尊崇所有記憶,因為有些歷史記憶,其實只是對威權的懷念,有些歷史記憶更是政治洗腦的結果。形成一個社會的共同記憶,需要教育發揮作用,需要這個社會有一個健康的公共討論的基礎,需要有一個通過爭論爭取到最大共識的過程。這個過程,本身就是轉型正義的內容,也是亟須及早開始的社會重建工程。對台灣來說如此,對所有轉型國家來說也都一樣。

馬各利特也指出,道德關乎尊重和羞辱,倫理則關乎忠誠與背叛。倫理主要是對「自己人」的,道德則是也兼及「外人」。按照他的理論看我們周圍的社會,你會發現,在很多文明尚在發展中的社會,有道德但沒有倫理。也就是說,我們習慣了對他人有很多道德上的要求,習慣了批評他人,但是對自己,卻總是輕輕放過,不知反省。做為道德的歷史記憶,應當吸取這個教訓。我們當然要譴責和永遠記住當權者對人民的傷害,但是同時,我們也要反思自己,你在多大程度上願意積極地去分享歷史記憶,曾經為歷史記憶做了多少工作?馬各利特關於「記憶與道德」的論述告訴我們,歷史記憶是一種道德,每一個負責任的公民,都應當承擔建立歷史記憶的工作,這是一個公民應當擁有的最基本的公民道德。如果我們都能把歷史記憶的重建,保留和分享,當做是一個公民對社會應盡的義務,當做是一種不容回避的道德,歷史記憶才會真的在這個社會中深深扎根。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