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台灣人在世界角落〉打開印度媽媽的心

2017/05/30 06:00

歡慶印度三大節慶之一的色彩節。

〈台灣人在世界角落〉打開印度媽媽的心

在教堂裡的午餐,大家席地而坐。

文/世界微光 照片提供/Sunny

社區父母都放心讓孩子來Sunny家活動。

學會被愛,竟能同時學會愛人,童年經歷在她心中生成對基層的關懷自此傾瀉而出……

在Sunny家畫畫的孩子。

玩陀螺的小孩。

3坪的空間,擠了40多人,大多都是孩子,從2歲半到14歲都有,轉身都顯困難,在寒冬,絲毫感覺不到寒冷,這是Sunny在印度德里的小客廳。「說是客廳,其實是小房間,我家只有兩房、廚房、浴室和一個小玄關,一開始才4、5個小孩。」

印度恆河的黃昏祭典。

孩子來做什麼?「他們對外國人好奇,常常跑來我家。我在牆上貼了世界地圖,教他們認識國家和城市,有時讓他們讀書、畫畫、看影片,後來,還在陽台上掛個板子,教他們簡單的中文。」久而久之,變成了每週一次的兒童聚會。

〈遠渡重洋〉

從台灣基層到印度基層

Sunny是台灣平埔族西拉雅族後裔。西拉雅族多分布於台南一帶,有人說,台灣的歷史從台南開始,「台灣」兩字的歷史,則可從西拉雅族開始──早期,西拉雅原住民將安平稱為「Tayuan」,翻為「大員」,後來才漸漸演變為「台灣」。

Sunny家祖先原本是「尪姨」(靈媒,通常由年長女性擔任),到了漢化和荷據時期,全家族成了大地主、基督徒,經過日治時期、國民黨政府來台,家中土地逐步被徵收,父親工廠又被親戚倒閉,導致Sunny的童年在貧窮中度過,父親甚至必須離家分居討生計。家庭接連遭變,Sunny父母靠著信仰互相扶持、度過難關,但Sunny看盡人情冷暖、討厭教會、自殺未遂兩次,直到一次祈禱時領悟:「別人對我好,我都視而不見。」她說:「原來我痛苦的癥結是因為沒有被愛的能力。」

學會被愛,竟能同時學會愛人,童年經歷在她心中生成對基層的關懷自此傾瀉而出。西拉雅的女兒,後來成了基督教宣教士,2012年,她住進印度一個基層社區,是當地唯一的華人;大家對她好奇,路人投以注目眼光,孩子則膽大進門探索,回家後談論外國人的家哪裡長得不一樣。每天同樣的話題,可以持續一個月。

「全社區同屬一個種姓階級,中心思想是『有沒有吃飽』,有時絞盡腦汁思考如何貪小便宜,人生中沒有其他問題更重要。」一棟棟樓房,中央是天井,每層6戶人家,需共用兩間廁所。一天,水會來兩次,要隨時準備大小瓶罐儲水,「大家常為了水吵架,嘰哩哇拉吵了半鐘頭、一小時,突然有人喊聲『飯煮好了!』」Sunny生動地形容:「嘩!再大的爭吵都能瞬間鳥獸散。」

〈男女不平等〉

教育可翻身 女性地位低

家境匱乏,居民知道教育可以翻身,但這裡的公立學校便宜,老師卻不靠譜,私立學校門檻高、學費高,父母只能送孩子去補習。

雖然經濟拮据,父母栽培子女的心不減,然而,只有「望子成龍」,沒有「望女成鳳」──女兒的學費,總會拖久一點繳付;男孩出外玩耍時,女孩要負責家事;不吝嗇讓女兒受教育的家庭,理由多是「未來可以找到好夫家」,原來,知識的功能是充當一部分嫁妝。

電影《印度的女兒》就活生生呈現了印度女人的噩夢,連同為女性的母親都可能成為家庭結構共犯的一環,然而,改變並非一蹴可幾,母親這個角色本身也背負許多重擔,或許,先走進當地人的內心,是最好的開始。

〈尊重當地〉

印度媽媽笑了

「有次,一個孩子提到自己在家每次看電視都會被爸媽罵,我說『沒關係!你們先做完功課,再看半小時電視,一次不要看太久,同時顧到娛樂跟課業,這樣才可以讀到好學校、找到好工作,你跟媽媽都會很開心。』沒想到,這些話被附近幾個媽媽聽到了,看見一個外國人鼓勵小孩念書、培養正常作息,她們都很高興。」

觀察Sunny一年多,鄰里紛紛評價這個台灣人「滿正派的」。出身自被台灣長期忽略的西拉雅族,Sunny不像社區裡打扮引人側目的其他外國人,連到陽台曬衣服,都必定尊重當地眼光,換上最保守的裝扮。每週,到她家的孩子越來越多,「但房東太太頗有微詞,認為孩子容易弄髒環境,有時甚至會站在樓下阻擋孩子進門。」家長卻支持她,因為放心讓她顧孩子。

一次母親節,Sunny要孩子寫卡片、回家對媽媽說「我愛你」、幫忙做家事,「我還再三提醒,下週要對我回報幫媽媽做什麼家事喔!」Sunny回想:「初來乍到時,每次跟鄰居打招呼,他們都不理我;雖然他們後來開始會回應,但還是沒人主動跟我打招呼……那週之後,很多媽媽突然主動跟我問好,還笑說『到你家的孩子真的變乖了!』」

至於一直不太開心的房東太太,「有天她臨時有事找我,上樓來看,發現一屋子孩子規矩很好,不像以前吵鬧,居然笑一笑,沒說什麼就走了。」5分鐘後,她帶來一對小姊弟加入,從此這對小姊弟每週準時出席。

那個母親節,印度媽媽都笑了;至於印度的女兒,有多少未來能笑著走出命運的循環?西拉雅的女兒還在那個3坪大的房間守候著。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