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旅遊】你不知道的茨廠街─馬來西亞吉隆坡

2017/05/23 06:00

在福建沒有的福建麵,卻能在馬來西亞吃到。

撰文˙攝影/陳靜宜

「廣府炒鴛鴦」可以同時嘗到煎米粉與炒河粉,享受鴛鴦多層次口感。

三兄妹經營的肥仔嘜,後繼無人,恐怕吃得到一次是一次了。

若是來到馬來西亞吉隆坡,幾乎沒有人不到茨廠街的,茨廠街可說是吉隆坡的發源地。

仙四師爺宮祀奉仙師爺甲必丹盛明利跟四師爺鐘炳來,還有吉隆坡開埠功臣葉亞來。

百年前,廣東人跟客家人在此聚集,當時的華人甲必丹(僑民領袖)葉亞來開設一家木薯工廠(粵語稱木薯為「茨」),也就是「茨廠街」名稱的由來。廣義茨廠街泛指此區原有華人社區,狹義則指該區內一小段的茨廠街(Jalan Petaling),全長才400公尺。

隨著經濟條件逐步改善,華人遷徙到生活環境更好的地方,人走了、鋪子空了,觀光客來了,華人不想做叫賣生意,便找印尼、緬甸、尼泊爾外勞來看鋪,逐漸成為外勞聚集地。

廣義茨廠街呈現新舊交雜、中西混搭、黑白兩道同在的錯落景象,然而一般觀光客來此必然失望,茨廠未能好好保留,工廠原址一部分還改建成公廁。攤子上賣著公版T恤、批發式的手錶與包包。加上2011年起政府決定在此區發展捷運,許多店家面臨拆遷與後繼無人的命運,最後一家茶樓在2012年結束營業,「廣東人的地方,竟然連一家茶樓都沒有。」當地人嘆息。

即便如此,茨廠街猶如台北西門町,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還有那麼些閃亮的故事包藏在內,沒有被現實炮火所擊潰,那碩果僅存的常民美味,等待我們穿巷鑽弄去找尋。

吉隆坡最古老華人廟宇 仙四師爺宮

仙四師爺宮是吉隆坡最古老的華人廟宇,將近150年歷史,祀奉仙師爺甲必丹盛明利跟四師爺鐘炳來,跟台灣延平郡王祠(祀奉鄭成功)與施公祠(祀奉施琅)一樣,是將人神格化的廟宇,後來為紀念吉隆坡開埠功臣葉亞來,葉亞來也入廟了。

除了廟宇建築外,此處並提供打小人服務,用燒紅線香頭把紙上標註的人臉都灼穿,是否能消除小人不得而知,但從狠勁看來紓壓效果倒是不錯的。

【小檔案】

地址:14A, Lebuh Pudu, City Centre, 50050 Kuala Lumpur, Wilayah Persekutuan Kuala Lumpur

當地電話:03-20789052

時間:07:00~17:00

大馬第一家福建麵 金蓮記

在福建沒有福建麵,在大馬卻有兩種不同的福建麵。檳城福建麵接近廈門蝦麵或台南擔仔麵;吉隆坡一帶的福建麵則是黑醬油炒麵,在大馬為了區分兩者,檳城福建麵出了檳城外就以「蝦麵」稱之。

福建麵創始人王金蓮,早年從中國大陸福建到大馬討生活,因為是福建人炒的麵,就逕自取名為「福建麵」。原是粗人吃的食物,後來名氣越來越大,連一般酒樓都把這道菜列入菜單,甚至在星馬印等地也都有福建麵蹤跡。

金蓮記已經有90年歷史,儘管如今在茨廠街已經是一棟現代化的兩層樓冷氣店面,還有海外分店,不過仍保留過去炭炒方式,並保留創業時的小攤,就在隔沒幾步路的地方,第三代傳人李慶進晚上仍會為著熟客小露兩手,炒出道地的福建麵。

福建麵雖然看起來黑不溜丟,不過口味並不重,不鹹不甜。福建麵用像台中大麵羹用的黃色粗鹼麵,配料不複雜,但工序複雜,黑醬油須分多次放,等到慢慢炒上色,炒出光滑感,加上左口魚粉、豬油渣跟蒜末,才能算是合格的福建麵。

【小檔案】

地址:49 Jalan Petaling,Kuala Lumpur

當地電話:03-20324984

時間:11:00~23:00

價格:福建麵10馬幣、茨粉根13馬幣

廣府炒鴛鴦 生記大樹頭

「鴛鴦」在餐飲界裡往往指兩種異項混合,像「凍鴛鴦」說的是咖啡混茶的冰飲,「廣府炒鴛鴦」則是米粉混河粉的菜餚。每一條細如髮絲的米粉,要儘可能被煎熱而不能焦,過程中還要一邊將米粉鬆開,要說現在還願意以慢火乾煎米粉的店家實在是珍稀了。

老闆黃山乾煎米粉(香底米)的根基已經有50年了,只見他左手持杓用來舀佐料、右手執鏟用來翻炒,兩手並用像京劇裡的武生。「廣府炒鴛鴦」米粉壓成一個高隆起的竹籠,米粉煎得香脆綿軟,劃開後包藏炒好的河粉,還直冒著熱煙,拌著蛋花芡汁入口,享受鴛鴦多層次口感,哪還需要羨仙?

【小檔案】

地址:5,Lorong Yap Ah Loy,Kuala Lumpur

當地電話:019-3739135

時間:11:00~15:00

公休:週日

價格:廣府炒鴛鴦11馬幣、生蝦炒米時價

茨廠街的老味道 肥仔嘜什飯

「什飯」是指打菜式的自助餐,菜色簡單樸實,就像媽媽味的家常菜,在台灣很多地方還吃得到,而肥仔嘜非吃不可的原因是,50年來菜色幾乎沒有變,保留的是一直以來在地的味道,其次是攤子後繼無人,恐怕吃得到一次是一次了。

最好的用餐時段就是剛開店的時候,攤子上菜式最齊全且還是熱的,明明看似冷清的街道,也不知人從哪不斷冒出,剛下工的人、剛放學的孩子,還有人特地從遠地搭車來回味,只見老闆鄒家兩兄弟如同乒乓雙打,跟著客人的指揮,把菜都打到碟子裡。

而那筷桶裡長短不一的竹筷、用琺瑯盆裝菜,還有豬血糕炒韭菜、煎甘榜魚、血蚶炒鹹菜、菜脯蛋等,都是如假包換的老味道,彷彿穿越時空走進現代,那些茨廠街人的街坊故事就在這一筷一箸間流轉著。

【小檔案】

地址:Lorong Bandar 5,off Jalan Sultan,Kuala Lumpur(蘇丹街嘉應會館斜對面巷口)

當地電話:016-2739216

時間:16:30~20:00

公休:週六

價格:依點菜內容而定

〈旅遊資訊〉

◆航班及交通:可搭華航、馬航等至吉隆坡。再轉乘輕軌地鐵(LRT)格蘭那再也線(Putra)至Pasar Seni站下,步行約4分鐘及可抵茨廠街。

◆時差:無時差。

◆簽證:免簽證。

◆匯率:1馬幣約換新台幣6.92元。

◆相關資訊洽詢:馬來西亞觀光局在台辦事處網址:http://www.promotemalaysia.com.tw/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