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愛的感謝狀】 母親也是一座山

2017/05/14 06:00

@小片子

當我還是嬰兒,第一個會講的音是「MAMA」,童言童語的聲音,在孩童時期,稱母親為「馬麻」,年紀稍長,拖了長音喚母親為「媽─」。過了30歲,與母親越來越親近,我叫她「媽咪」。

母親在18歲就當母親,套一句現代的話是「孩子生孩子」,少不更事的她,從南投鄉下,媒妁之言,憑一眼相親就訂下婚事,她的身份從畢業生馬上轉變成母親,長媳,老闆娘。她自己覺得格格不入,我們也覺得。

我們是指母親在25歲前就完成傳宗接代的5個孩子。我們的母親沒時間陪我們做功課,陪我們玩,我們只要不鬧事就好。她每天有做不完的家事,算不完的帳,煮了一餐又一餐從老到小完全老中青三代不同愛好的伙食,根本沒時間理我們,她沒有閨蜜,沒有知交,除了坐月子時,外婆上台北來,或者年幼長大的弟妹來長姊家暫住。我的母親,沒有空間藏心事。

在很久很久之後,我才明白,我的母親那時候,也才是個孩子,她也會幻想如公主般的際遇,像黃梅調中淒美而堅貞的愛情。她在一踏入這個家庭,一次要煮全家族及家族企業的員工,大大小小三十人以上的菜餚,除了一本「傅培梅菜譜」之外,她沒有靠山。她甚至不懂害怕。

這一過,就是五十個年頭。

母親受了媒體的開化,在家庭裡發動了她一個人的「太陽花運動」,覺得自己有主權,覺得自己有權力發聲;在我們長大後都各自離家發展,她所對抗的只有「父權」,在年長她十歲的父親眼中,這女子是造反了!但也是此時,我們才看見那只在18歲盛開一次的風信子的根莖,在冰凍了50年後,開出了自信的紫紅。

之後父親終於接受了母親的新身份─「自由的新女性」,她開始透過FB,找回昔日朋友,她開始有她自己的娛樂,逛街喝下午茶,而不再是父親身後的附屬品。

那日我回家陪父母,突然問起父母怎麼稱謂自己的母親;父親說他稱我的阿婆是「以唷!」母親笑說她喚外婆為「以呀!」。每個年代都有獨特的時空背景,每個人背後總有偉大的母親,雖然有不同的稱呼,但都有親暱的感情在其中。

媽咪後來跟我說,他們以前還稱自己的父親為「阿伯」,因怕山中的鬼魅來偷孩子,所以都錯位稱呼,讓魔神仔不知要向父親討哪一個親生子。原來小小孩平安地長大是多麼不易,父親是我們面前擋風遮雨的支柱,而母親是我們身後隱形的靠山,守護我們,以母之名。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