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兩性異言堂】〈愛唷傷腦筋〉恨嫁女兒心

2017/04/26 06:00

(圖/棉花糖)

文/密絲飄

有個讀者偷偷摸摸跑去報名婚友社。說偷偷摸摸,也許太言過其實,只不過是她無論如何都不希望被同事知道這件事,就怕同事人前勸她享受單身,人後笑她怕嫁不出去,於是每逢同事聚餐日遇上婚友社聯誼日,她就得想方設法地編理由。

我覺得這位讀者好可憐,明明嚮往家庭生活、知道自己不喜歡孤單、喜歡熱鬧,如此有自知之明,努力往目標邁進,這不都是優點嗎?怎麼這也能成為被取笑的理由呢?

有趣的是,十多年前,人們想取笑一個女人,常攻擊她「嫁不出去」,如今時移事易,當年那批怕被取笑「嫁不出去」的人成為了我們的長輩,同樣三不五時就苦口婆心地勸女兒嫁,殊不知這年代的女人因為社會上又多了一股叫做「愛自己」的風氣,專門嘲笑這些怕自己嫁不出去的女人落伍,還給她們取了個外號,叫做「恨嫁女」。

單身風潮蔚為主流 喊孤單就被譏恨嫁

我絕對贊成女生一個人也可以過得很好,可是過得很好的人,就真的不會害怕孤單了嗎?對生活或未來有點焦慮,根本就是人之常情,或許早個二十年前,還有女孩是因為年紀到了而匆匆嫁人,但在這個年代,這樣的人愈來愈少了,最起碼在我的周圍,沒有一個女生朋友和歲月妥協,隨便找個人就嫁。我真正看到困境的反而是,有太多女人被社會上那股過度強調「Woman power」的風氣限制,愈來愈不敢承認自己有脆弱的那一面,就像我有個朋友,她自己一個人跑去韓國玩,想吃部隊鍋卻沒有一人份的,而在臉書上開玩笑地哇哇大叫:「單身就是次等公民,連想吃頓好的都不行。」結果下面的留言從「一個人也有一個人的好處」開始歪樓,最後竟然演變成「總好過跟一個不體貼的男人出國,花自己的錢買化妝品還要聽他囉嗦」……,她當晚回到飯店,看到底下一堆人鼓勵她「享受單身」、「別怕孤單」,完完全全哭笑不得,因為她發表那篇文章時,壓根就沒想到男人,若硬要編派她有甚麼言外之意,也不過就是在抗議我這個原本說好要跟她一起出國、最後卻沒空成行的女性朋友而已。

嫁不嫁無須別人評價 還給女人自主權

再怎麼樂觀的人,也會有偶爾脆弱的時候,在公事上受到挫折,我們會嚷嚷幾句「為甚麼我爸不是王永慶」,在生活上覺得孤單,嚷嚷幾句「為甚麼嫁不出去」又有甚麼大不了?比恨嫁更糟糕的,就是恨嫁還不敢承認,偶爾嚷嚷幾句想嫁人、在看婦科時被提醒即將邁入高齡產婦而忽然有了心驚的感受,或者到KTV裡點幾首彭佳慧的《大齡女子》,這樣就算「恨嫁」了嗎?何必把標準訂得這麼嚴苛。

「女人非嫁不可」這樣的觀念,在這個時代確實是有點過時了,但要嫁不嫁、趕不趕著嫁,終究是個人自由意志的選擇,這麼多年的時代進步,女人一直在努力的,不就是「自由選擇」的權利,如果我們只是從「女人不嫁不行」變成「女人恨嫁不行」,那只不過是換湯不換藥的剝奪女人的選擇權而已。

恨嫁只是一種焦慮 面對未來做好安排

「恨嫁」到底要怎麼定義?我沒有確定的答案,但我確定的是,就是因為還是會怕孤單,於是女人開始學著安排自己的休閒生活,就是因為還是會怕沒依靠,於是女人除了時尚雜誌,也開始看財報。先承認自己害怕甚麼,才能去面對、去解決,或者最起碼的防患未然,也許所謂的「恨嫁」,不過是女人對於未來如何安排的一種焦慮而已。

勇者無懼,但是大多數的平凡人,終其一生,都不會成為無懼的勇者,我們能夠做到的,只是盡量勇敢、盡量不逃避。給人們承認自己脆弱的空間,其實就是培養勇氣的過程,恨嫁不恨嫁,恐怕我們更該學習的,是別對他人的生活指手畫腳亂評價。

流行語小百科

〈 恨 嫁 〉

網路流行語,「恨」源于廣東話,有「渴望」的之意。「恨嫁」就是非常想嫁人,恨不得早日出嫁。也有另一種說法,指「恨嫁」源於唐朝詩人秦韜玉的《貧女》詩句:「苦恨年年壓金線,為他人做嫁衣裳。」而今現世所謂的「恨嫁女」,是指那些已經達到或超過適婚年齡,有成家慾望,但尚未有合適婚配對象的女性,尤其是指受過高等教育、工作穩定、生活規律,不必借婚姻改變經濟狀況但又希望借婚姻改變生活狀態的單身女性族群。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