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家庭親子】〈親子會客室〉都上大學了 還被當孩子

2017/03/08 06:00

文/朱恬蜜

一早,辦公室電話響個沒停,卻沒有人想拿起話筒,因為同仁都知道這是一通「不好搞」的電話。

連續一個禮拜,這位媽媽每天一早就用電話轟炸上自所長,下至行政人員,為的就是替她的寶貝兒子找到指導教授。

「李媽媽,黃教授收的學生已經額滿,且妳兒子研究領域也和黃教授實驗室有些差異,要不要找找看其他教授指導呢?」「我不要,黃教授比較有名,跟他做實驗,以後我兒子畢業才好找工作。」

即使百般勸說,也徵詢其他教授同意指導,但這位媽媽就是堅持要學術界極富盛名的教授指導,而她的兒子則躲在母親背後,就等遊說成功。

台灣教育體制不斷改革開放,近幾年來開始著重培育學生自主能力,但如果只有學校制度調整,家庭教育沒有跟上,也是枉然。

現在家庭多半生得少,疼寵兒女是必然,但過度保護卻會讓孩子不懂如何在社會生存應對,也失去處理挫折與困境的能力。

像這位俗稱「媽寶」的媽媽就是如此,只想挑有名的教授,也不管教授意願及領域是否相符,甚至還嫌其他教授職等太低,每天打電話到學校力爭大鬧,甚至揚言要投訴到校長、教育部。

在大學辦公室工作幾年來,就常看到這種事事都為孩子處理好的家長,像是有家長遠從南部搭車北上來為孩子辦休學手續,孩子卻稱熬夜打報告太累,躺在宿舍睡大覺;或是孩子缺席堂數太多被當掉,爸媽跑來學校說情;甚至期末報告檔案忘在家裡,也要爸爸騎車送來。

已經是大學生、研究生,卻像個襁褓中的孩子,其實不是兒女長不大,而是爸媽總操心得太多,不願放手,不忍看到孩子受挫或是有一絲的差池,這樣的保護究竟是愛還是害呢?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