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自由副刊】【國際文壇】 林水福/日本評論家如何看待村上春樹

2016/10/23 06:00

◎林水福

日本人連續三年得諾貝爾醫學生理獎,的確振奮日人心,得獎者一再強調基礎科學的重要,不要問馬上有用沒用。今年得獎者大隅良典說:「以有用的想法看科學是有問題的。」「我認為有用這個詞讓社會腐壞,真正有用是十年後,或許是百年後。強烈希望社會承認科學是一種文化。」日本政府馬上從善如流,大幅增加基礎科學的研究經費。

如果視科學是一種文化,那麼「以文字書寫的都是文學」的看法,似乎也言之成理!如此,巴布.狄倫的獲獎,也就不奇怪了。

近幾年日人最關心的,媒體報導最多還是諾貝爾文學獎。儘管今年村上春樹還是「槓龜」,但相關的報導不比得獎者少。

由於連續幾年未得獎,有評論家「研究」村上春樹不得獎的原因。例如筑波大學名譽教授黑古一夫撰文指出:這與村上春樹的文學是後現代文學的評價有關。

具體而言,村上成功描繪生活在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社會的人的喪失感、孤獨感與絕望感,獲得以年輕人為中心的讀者;但是他的文學並未給予年輕人「生活的指針或理想」。黑古教授引用大江健三郎的看法說,對於社會,甚至對個人生活的最近環境未採取主動的姿勢。後來村上對地下鐵的沙林事件,有所反應,但似乎並未因此獲得黑古教授的認同。

另一評論家川村湊,顯然配合諾獎公布時期,於今年9月15日在光文社出版《村上春樹拿得到諾貝爾獎嗎?》(村上春樹はノーベル賞をとれるのか?),對諾獎文學獎歷史,做客觀的分析,指出幾個傾向。

其一,對同一語言,同一國家不會連續給獎。其次,有討厭極端的政治思想之傾向。再者,近年來有考慮給女作家或社會弱勢者。

對於村上春樹是否能得獎,川村就區域分析:到2015年為止,一百一十四年諾貝爾文學獎歷史裡有一百一十一人得獎,其中非歐洲語系者僅九人,明顯偏重英、法、德、俄語等歐美國家。亞洲國家到2011年為止得獎者,有1913年的泰戈爾,1968年的川端康成,1994年的大江健三郎,2000年的高行健(當時是法國籍)。加上2012年中國的莫言,如果今年給了日本作家,或許會招徠亞洲其他國家的反彈,也有損標榜「世界文學」的諾獎權威。

其次,村上是暢銷作家,獲得全世界都市化時代年輕人的支持,但就過去得獎者的分析,標榜頒給「有理想主義傾向,發表應受矚目的文學作品者」的諾獎,較青睞抵抗文學,對於暢銷作家、流行作家顯然較冷淡。因此毛姆、聖―修伯里皆未得獎。

川村有趣地指出村上翻譯的作家中,如約翰.艾文、楚門.卡波堤、大衛.沙林傑、雷蒙.錢德勒、史考特.費茲傑羅皆未得諾獎。當然,未得獎並非就不名譽,卡夫卡、格雷安.葛林、納伯科夫,以及代表20世紀的喬伊斯、普魯斯特皆未獲諾獎。國人熟知的井上靖與遠藤周作,生前也是每年都在「就是今年了」的呼聲與期待下,走完人生的最後一刻。

至於村上春樹本人如何看待呢?在《村上先生的地方》(村上さんのところ,新潮社)針對每年「諾貝爾獎如何?」的騷動,他說:老實說,有些困擾。又不是正式進入最後的候選,也不是民間賭博業者賠率所能決定的。又不是賽馬!

每年得獎的「呼聲」,都只是「猜測」。賭博業者的「賠率」排行常被視為重要參考依據,其實,「真相」五十年後才知道。得獎與否,需靠三分運氣。得獎固然有其意義,不得獎也無損於作家本身既有的成就。畢竟,世界文學又不是單靠諾獎得主就能寫成的!●

☆藝文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藝文新聞訊息,請上自由藝文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網友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