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有形文化資產研習 失傳泥染老技術再現風華

文創系師生考據及重現已失傳的清代大肚山薯莨泥染技術。(記者張軒哲攝)

文創系師生考據及重現已失傳的清代大肚山薯莨泥染技術。(記者張軒哲攝)

2015/12/05 15:34

〔記者張軒哲/台中報導〕為推動國內文化資產維護,弘光科大文化創意產業系與文化部文化資產局,4至6日舉辦「有形文化資產研習暨研討會」,弘光文創系助理教授廖倫光考據及重現已失傳的清代大肚山薯莨(音郎)泥染技術,並將這項古老染法開發出文創產品,獲得產業界及政府部門高度重視,未來將協助推廣,盼能再現風華。

會中論文主題有「龍井以東的傳統彩繪與特殊價值」、「麻園十二庄飲用水的常民圖象」、「石質文物與修復材料的檢視」、「考古出土文物修復材料概說」、「台中市沙鹿區南勢坑遺跡綜述」、「拍瀑拉族沙轆社生業探究」、「大肚山泥染的歷史考證與發展」、「眷村文化與大肚山昔日軍事設施旅遊可行性探討」等。

廖倫光今日發表「大肚山泥染的歷史考證與發展」論文外,也同時在成果展中展示他與學生的薯茛泥染作品。他指出,2年前帶領學生採集大肚山的紅土嘗試染布,進一步調查後,發現大肚山染布方法十分多元豐富,包括藍染、薯茛染、薯茛泥染、泥染等,清代文獻中便十分推崇台灣薯莨泥染黑衣,其中又以大肚山西側山麓染整的最為知名,「牛罵溪濯之」便是運用牛罵溪紅土泥漿進行溪染。

薯茛為傳統染料植物,廖倫光表示,他實際操作薯茛染試驗,布料煮染或冷染日曬成品,一面為棕色或淺褐色,另一面是較暗的深棕色效果,若是加上紅土泥染的作用,成品傾向更深的深褐色乃至黑色,這是利用薯茛中的單寧成份與河泥中的鐵離子,發生「螯合反應」而生成的黑色物質反應。

廖倫光強調,中國將「香雲紗」(另一種薯茛泥染手法染製而成)指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泥染及薯莨泥染曾是大肚山傳統產業,透過田野調查、查閱文獻、實作,已可重現台灣在地的薯茛泥染方法,後續將著重於薯茛泥染的推廣及文創產品開發。

相關影音

薯茛染一面為棕色或淺褐色(前排左1、左2),加上紅土泥染的作用,成品傾向更深的深褐色乃至黑色(前排右2、右1),中間片狀物為薯茛 。(記者張軒哲攝)

薯茛染一面為棕色或淺褐色(前排左1、左2),加上紅土泥染的作用,成品傾向更深的深褐色乃至黑色(前排右2、右1),中間片狀物為薯茛 。(記者張軒哲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社會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