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鄉土文學先鋒王拓 銳筆映照漁村議題

前立委王拓今晨病逝,圖為他返回母校八斗國小,導讀自己創作的童話書。(資料照,記者俞肇福攝)

前立委王拓今晨病逝,圖為他返回母校八斗國小,導讀自己創作的童話書。(資料照,記者俞肇福攝)

2016/08/09 12:03

〔記者楊媛婷/台北報導〕今天早上凌晨因心肌梗塞過世的前文建會主委王拓,不只是曾連任4屆立委,他筆下描寫基隆八斗子的小說,更是台灣漁村文學的代表之一,1970年代的「鄉土文學論戰」,王拓與黃春明、楊青矗、尉天驄、王禎和、陳映真都是被當時威權政府點名批判的作家。

原名王紘久的王拓,曾撰有《金水嬸》、《望君早歸》等膾炙人口的小說,其作品是走鄉土文學與寫實主義路線,作家朱宥勳指出,王拓小說作品不多,但品質穩定、文字乾淨,可見其寫作功力扎實,又由於王拓作品描寫台灣漁村現況,隱含批判意味,因此在1970年代,他和黃春明等皆以台灣現狀為文學土壤的作家,被當時中央日報總主筆彭歌在《聯合報》上公開點名批判,也掀起「鄉土文學論戰」。

朱宥勳表示,王拓作品寫實描述漁村,但字裡行間帶有趣味性、毫不枯燥,所寫作的題材在後來的台灣作家中少見,「只要到鄉土文學的漁村方面,第一個就是想到王拓。」

朱宥勳進一步指出,1970年代鄉土文學的意義在於,這些作品都是當時知識分子,「認識台灣」的重要養分,「因為大部分的知識分子,不一定有機會具體進行田野調查,所以當時讀者都倚賴鄉土文學,了解台灣各角落的社會議題。」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政治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