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達最佳瀏覽效果,建議使用 Chrome、Firefox 或 Microsoft Edge 的瀏覽器。

請至Edge官網下載 請至FireFox官網下載 請至Google官網下載
晴時多雲

限制級
您即將進入之新聞內容 需滿18歲 方可瀏覽。
根據「電腦網路內容分級處理辦法」修正條文第六條第三款規定,已於網站首頁或各該限制級網頁,依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規定作標示。 台灣網站分級推廣基金會(TICRF)網站:http://www.ticrf.org.tw

人物速寫》何宣慶發現65新魚種 「魚」是看見台灣

「市場魚博士」何宣慶小檔案(記者蔡宗憲整理)

「市場魚博士」何宣慶小檔案(記者蔡宗憲整理)

2017/11/23 06:00

記者蔡宗憲/專題報導

國立海生館副研究員何宣慶在魚類分類學上功力深厚,不到四十,已擁有兩個以他姓氏命名的魚類,二○一五年獲選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他笑說,投入研究魚類分類學的初衷,是因為「一直把活魚養死,乾脆研究死魚(標本)」。

穿梭國內外魚市 翻找新種

「台灣魚市場的魚類多樣性全世界知名!」愛走訪台灣、國外魚市場及漁港的何宣慶說。他在宜蘭大溪、南方澳、屏東東港、恆春市場、後壁湖等地的魚市場或下雜魚堆中翻找,十多年來,就翻出近三十個魚類新種,主導研究或參與研究發現的台灣新紀錄種逾三百種,也讓他贏得「市場魚博士」的綽號。

不過,他也說,早期魚市場大型魚很多,中小型魚類大家看不上眼,所以不一定會販售,或作為下雜魚漿,學者只能下水找尋研究;近年魚類資源枯竭,過去上不了餐桌的魚類都送進市場販售,因此,光是市場的新種類就研究不完,「市場魚博士」的綽號,其實來自於海洋保育的不足。

話鋒一轉,海洋大學水產養殖系所畢業的何宣慶笑說:「讀水產養殖卻把魚養死,真的很尷尬。」他從小就喜歡魚類跟音樂,中學時曾加入樂團,因為喜歡魚類讀養殖,卻一直把魚養死,乾脆研究不會死的標本。對於魚類的旺盛求知慾,讓他不斷鑽研,曾因為查不出某種魚名,在研究室鑽研整個晚上,清晨被教授發現他躺在地板上睡著了。

二○○五年何宣慶因為魚的分類問題,飛到美國史丹佛大學尋找退休女教授Margaret Bradbury,住在養老院的教授,拿了兩大疊資料及畢生研究精華送他,只說了:「祝你好運。」隔年他帶著研究成果,再次赴美拜訪,看到老教授眼中發亮的光芒。幾年後教授過世,墓誌銘上寫著:「一個沒有預期的年輕人出現,承接了她所有研究,那個人就是何宣慶。」這種「等一個人研究」的使命及責任,牢牢烙印在何宣慶的心中。

安康魚權威 魚類圖鑑必引用

何宣慶對魚類分類的痴迷,讓他共發表了全球六十五個魚類新種,年底更可望增加到七十五個,名列台灣學界第二。他從學生時期就專注研究的安康魚,更讓台灣在國際農糧組織及各國魚類圖鑑上聞名;目前全球編撰的魚類圖鑑,有關安康魚的部份,往往有賴於他提供資料或審查,「這些書籍上的Taiwan字樣,絕不會被誤認為China。」

何宣慶說,早期資訊不足,許多生物分布都「漏掉」台灣,二○○五年印度太平洋魚類會議後,全球學界才驚艷於台灣生物的多樣性。他與台灣學者們近年努力與全球交流,「讓全世界從魚類認識台灣」,畢竟這是台灣少數不受政治干擾又執牛耳的項目。也希望透過教學及新物種的發現,讓更多人知道海洋保育的重要。

何宣慶曾代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前往南北極研究魚類。(記者蔡宗憲翻攝)

何宣慶曾代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前往南北極研究魚類。(記者蔡宗憲翻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相關新聞
人物今日熱門
看更多!請加入自由時報粉絲團

網友回應

載入中
此網頁已閒置超過5分鐘,請點擊透明黑底或右下角 X 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