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副都心進步開發模式

◎ 劉曜華

前政務委員蕭家淇日前為文指出,在人口縮減時代,是否仍有必要追逐大量住宅區的開發、掠奪大量農民耕地,他除了質疑各地方提出的副都心計畫合理性外,也具體建議地方政府要檢討增加住宅區面積時,應該相對減少已存在六萬多公頃住宅區土地,變更作商業、產業專用區或公共設施,以避免都市無限制蔓延。

蕭前政委文章存在若干盲點,值得細究。首先,土地開發本有先後順序,當上一代已將可發展用地超額劃設之際(overzone),後來的土地開發者是否只能就既有庫存土地提出開發申請,進而創造既有土地持有者的特權身分,這是一個有趣,但是較少被討論的規劃課題。如果超額劃設的成果是合理的房價,蕭前政委的說法可能還有可信度,然而,現實是,部分都會區高房價現象與一般民眾的購買能力已經長期沒有交集。如同探討台灣住宅存量與社會住宅政策時,現有的百萬戶空餘屋總被拿來做為政府不應輕易投入新社會住宅興建之說詞,這種論述在本質上犯有一廂情願的錯誤,私人住宅商品並非公共財,無法被任意支配去化之。同樣的,住宅區超額劃設並沒有創造合理房價市場,更沒有嚇阻土地飆漲現象。

其次,如上述,蕭前政委指出人口數與住宅區是一個供需的議題,在高房價的前提下,他的說法有倒果為因之嫌,導致既得利益者繼續享有先來先贏的優勢,既然上一波炒作者已將各地地價與房價哄抬至此,任何禁限政策反而會引來更多違法設施,對現況問題解決毫無幫助。舉例而言,充斥農業區的未登記小型工廠在某種程度,即是工業區庫存土地持續高漲的附帶犧牲品。

基於此認知,檢視副都心計畫之有效性實不應放在是否釋放更多住宅用地等枝節,深究各副都心計畫是否透過有效策略紓解不正常房價現象(包括社會住宅用地的提供)、農地工廠化問題、及空間分散化現象才是重點。

烏日高鐵特定區,是台中三大副都心之一。(資料照,記者黃鐘山翻攝)

以台中市提出的三大副都心計畫為例,烏日、豐原及雙港之發展主軸以設定地上權之產業用地為主,商業為輔,住宅用地供給並不在擴大之列(僅為取得關鍵性公共設施之配套策略)。其次,三者皆為TOD大眾運輸導向之副都心特區,烏日三鐵共構、豐原鐵路捷運化及雙港輕軌捷運網皆以沿線車站區為主力,避免重複汽機車依賴之發展模式。

蕭政委的訴求來的有點晚、有點怪,與其在後國土計畫時代來臨之際,訴諸學理進行由上而下之限縮式管理,個人期待有關地方政府能夠在正確規劃理念指導下,務實地面對在地問題,在副都心計畫提出進步的開發模式,藉以壓低土地開發成本,創造更多只租不售產品,這才是根本解決都市空間極化與分散化的有效作為,尤其是地價尚未全面高漲的中南部地區。

(作者為台中市政府市政顧問)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