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墾丁國家公園保護區收費 開啟台灣生態保育新頁

◎ 陳昭倫

未來進入墾丁國家公園內的龍坑與南仁山生態保護區,必須付費申請解說員才能進入,預計明年三月實施;圖為龍坑保護區壯麗的海岸景觀。(記者湯佳玲攝)

據自由時報報導,墾丁國家公園決定從明年三月起啟動進入保育區必須收費的機制。對於像墾丁國家公園自然資源這樣的「公共財使用者付費」概念的實施,筆者給予管理處大大的肯定與支持。因為這代表著一個公民社會進步的象徵,更將會是開啟台灣生態保育的新頁。其最主要的理由如下:

一、帶領台灣國家公園管理系統進入一個新的里程碑。墾丁國家公園是於一九八○年代成立的第一個國家公園,同時也是台灣島唯一同時擁有高位珊瑚礁熱帶森林與現生於海中的珊瑚礁生態系。但是,由於是由當年森林遊樂區與風景區轉型而來的國家公園,因此長期以來在觀光遊憩與生態保育之間衝突不斷。近年來更因為中國遊客量暴增,早已讓墾丁陸域與海域的生態保育管理不堪負荷。然而,生物多樣性與自然生態雖屬於公共財,但是這樣的公共財的管理與使用是需要經費進行巡守、維護與教育訓練,這都需要付費的。台灣的民眾要了解天然美景的形成與守護不是免錢白吃的午餐!

二、這樣公共財付費管理的概念,在國際上各國國家公園或是海洋保護區的管理早就行之有年。以筆者熟悉的澳洲大堡礁或是肯亞的珊瑚礁海洋保護區,從飛機進入該國開始,一直到遊客入住當地飯店,進入珊瑚礁區的游艇或是潛水活動等等,都會將國家公園自然資源使用者付費的部分都納入。而這些費用都用於民間巡守員的聘任、解說教育訓練與自然環境的維護等等。

三、收費可以用於改善當地居民的就業型態。雖然國家公園為公務系統,有高普考的公務員進行各項業務辦理,但是受限於公務系統編制上員額人數,在管理偌大的山林與海域,通常是捉襟見肘。因此,訓練當地社區居民加入生態環境的巡守與環境的維護,將可大大提升國家公園的生態品質。利用這個機會讓原本可能經濟較為弱勢的族群(如漁民)轉型成協助生態保育的助力,這都是需要經費的奧援。

這樣新政策實施之初,一定會招來各項反對的聲音,但是就如騎車要戴安全帽、開車一定要繫安全帶以及禁菸措施一樣,當整體環境保育改善、旅遊品質提升和當地居民參與之後,我相信這樣的措施將會受到肯定。

(作者為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