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澄社評論》德國的難民接納心靈

◎ 紀駿傑

這陣子歐洲各國被難民問題搞得焦頭爛額,而在歐洲各國面對與處理難民問題各不同調之際,德國是其中對難民最友善的國家,因而也成為難民最嚮往前去的新家園。有一些人主張德國人對於二戰的罪惡感應該是許多德國人接納難民的原因;但是我認為,戰後德國對於極權統治以及種族主義的深刻反省,可能才是更主要的因素。

我在前不久前往柏林訪問。來到柏林,除了可以造訪建築本身非常具有特色的猶太博物館,瞭解猶太人在歐洲的歷史以及被納粹屠殺的歷程之外,走在柏林街頭便可一再地被提醒關於納粹殘暴政權、大屠殺等的殘酷歷史。緊鄰德國國會的公園裡,一面大牆詳細記錄著納粹時期對於猶太人與羅姆人(吉普賽人)的迫害屠殺歷史,牆內還有個讓人面對水池沉思的寧靜空間。而在柏林地標布蘭登堡門南邊不遠處,二○○五年完成的、佔地廣達兩個足球場的「大屠殺紀念碑園」,豎立著大小不一的二七一一個石碑。這個外觀看起來讓人聯想到墓碑的石碑群,走入其中每個人可以有不同的感受與想像,但是正如碑園設計者艾森曼建築師所說,他的設計將強迫人們面對過去。

亦即,德國的首都柏林市區裡一再地以顯著與醒目的方式,提醒著當代人關於納粹與大屠殺的殘暴,也提示眾人關於對待「與我們不同」的人應有的方式。雖然目前德國絕大多數人口與二戰、納粹並沒有任何直接的關連,但是他們都接受到戰後整個國家對於戰爭與種族主義深層反省的文化教育。

當然,作為歐洲經濟力最強的國家,德國的確也是最有能力接納難民的國家。二戰後德國引進許多土耳其與東歐勞工前來協助重建家園,並且友善地稱呼他們為「客工」(而非外勞),如今他們也都成為德國多元文化的重要面貌。透過適當的安排與引導,未來這些難民也都可能成為德國重要的社會新力量。

(作者為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教授,澄社社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