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金馬獎也應還白克公道

◎ 洪維健

7月29日蔡國顯老師在「自由廣場」發文,建議「金馬獎」頒獎感謝「台灣彩色電影之父」蔡東華,在此,也想建議執委會,考慮頒獎給白克導演,感念他對新聞紀錄片、影評,以及黑白台語片三大項的偉大貢獻。

 圖為第51屆金馬獎頒獎典禮。(資料照,記者胡舜翔攝)

最近有幸跟白克導演的長公子,當年《聖保羅砲艇》來台外景的副導演白崇光導演接觸,獲得豐富的照片資料,整理出精確的歷史流程,加上最近兩年,白先勇老師幫先翁白崇禧將軍策展出書,更擴充了我對白克的了解與感念,所以,呼應蔡國顯之餘,也盼能給白克一個公道。

白克導演,祖籍廣西,生於廈門,本名白明新,白克是他1934年,大三的時候,寫文章辦雜誌的筆名,論輩分,他比白崇禧高一輩,所以,他的公子還是輪「崇」字輩。

白明新生於1914年,歿於1964年,剛過生日就遭極刑,當時電影圈,包括李行導演,崔小萍老師,還有演員王玨、林沖、唐菁、凌雲、小艷秋,都受到極大的震撼;甚至與他合作,1965年獲得「國產台語片影展」最佳男配角的楊渭溪,也受到牽連,隨後遭到逮捕,判刑12年。

白克導演對台灣電影的貢獻極大,1945年10月17日,他搭美軍第七艦隊的登陸艇,跟著七十軍來台,隨即接收總督府的「臺灣省映畫協會」和「臺灣報導寫真協會」,合併成為宣傳委員會的「臺灣省電影攝製場」,並擔任場長,後來常常看到的台灣第一部黑白新聞片《臺灣省受降特輯》,就是他指導日籍攝影師,10月25日在公會堂拍攝的,其中穿插10月24日陳儀搭美軍軍機落地松山機場的畫面,則是白克指導台籍攝影陳玉帛老前輩拍攝的(因為當時機場不讓日人進入)。隔年,1946年10月21日,蔣主席夫婦首次來台,也是白克指導完成《蔣主席暨夫人蒞臺特輯》,隨後又開拍台灣最早的紀錄片《今日之臺灣》,可是因為他後來被處死,所以,這些作品都不再有他的創作紀錄。

1947年2、3月,全台發生二二八事件,當時白克住在青島西路一號,很多外省人,翻牆到白家來躲藏,受到他的保護,白克還上街拍了照片。白克被捕之後,被審問為何要拍這些照片,照片隨後也就下落不明。發生二二八事件之後,當時的國防部長白崇禧,奉命3月17日來臺宣慰,4月2日離台。白克與白崇禧在1934年就結識,當時,白克因為辦雜誌「鷺華」被認為思想左傾,幸得白崇禧出面作保,從福建省會福州脫身,隨後轉回故鄉廣西,參加抗戰。巧合的是,當時福建省主席就是陳儀,此時,白崇禧部長來台,白克全程陪同,擔任翻譯,也拍了一個新聞專輯,當時,三民主義青年團中央幹事會第二處處長蔣經國,也在3月17日與白崇禧部長同機來台,3月19日早上就飛回上海,白克與白崇禧的親密互動,想必讓蔣經國留下深刻印象,日後,白克遭到冤屈,白崇禧已被蔣家父子架空,白崇禧不但無法救援,或許還有伯仁之憾。

從1946到1956年,長達10年,白克都在「台灣新生報」、還有「聯合報」撰寫影評專欄,對台灣的影評創作,有開創先河的偉大貢獻。從1957年到1962年,白克寫而優則導,拍了非常重要的5部台與黑白片,包括《瘋女十八年》、《台南霧夜大奇案》、《生死戀》、《魂斷南海》、《龍山寺之戀》,他常被提及的《黃帝子孫》與《五月之戀》都是政策片,目前沒有找到商映上片的紀錄,至於其他掛名策畫的《阿丁大鬧歌舞團》、與周旭江合導的《唐三藏救母》,也非他的社會倫理專長。

1962年9月14日(中秋節次日) ,白克突然被捕。9月18日,白克的最後作品《龍山寺之戀》上片,票房極好,但是大家看不到導演,原來白克已被警備總部以海外共黨資助拍片為由,送交軍法,繫獄16個月後,1964年2月22日,大年初十,白克遭到槍決,冤情至今成謎。

台灣已經解嚴多年,或許,「金馬獎」也該對白克的貢獻與犧牲,有正面的考量。

(作者為文史紀錄片導演)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