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自由廣場》宗教慶典要有「原味」

◎ 黃如輝

日前大甲媽祖回鑾因施放爆竹誤傷,引起雙方信眾大打出手;上週又因台北市長柯文哲提到他參加大甲媽祖遶境時「警察護駕」,成為新聞話題。神明遶境無非庇佑四方信眾平安,如今卻成為「神明、警察與地方有力者」互相角力的戲碼,何以一場單純遶境庇民的活動會走樣,該說的是「人」變了!

   大甲媽祖回鑾。(資料照,記者歐素美攝)

台灣整年各地民間宗教慶典接續不斷,新聞也不少,除大甲媽之外,前幾天高雄王船慶典,也因施放煙火不慎導致紅綠燈殼炸傷圍觀民眾。甚至日前還有學者瞿海源提到「政教交易慣行」的觀察。「熱鬧」新聞的背後,另一個值得深思的現象是,宗教慶典近年來加入大量的流行文化,改裝車輛裝置音響,漫天響起熱門舞曲與街舞表演。其實,這些說穿了就是比排場、比人群,但卻都忽略宗教慶典「人與地域」之間的關係,正隨著時代的演變而消失!

以筆者家鄉嘉義朴子配天宮為例,原本地區木材商組織「魯班公會」,隨著媽祖誕辰每年會有「神龍團」遶境,但隨著人口老化,缺乏新血加入,這條串起地區人群、商業互動的神龍不見了!大家對他的消失似乎已經習慣了,說明了在地人轉而成為「看熱鬧」的人,取而代之是「遶境嘉年華」式的新文化。

但這畢竟只是宗教活動的其中環節。學者林美容認為「每一個祭祀圈都是集合了某一地域範圍內的居民,共同祭祀,而形成某種形式的共同祭祀組織與活動」,「人」才是宗教活動的主角,筆者誠懇建議地方信仰中心的庄廟,慶典除了為主祀神「熱鬧」外,更有責任讓宗教慶典或遶境活動都能與「地域與人群」產生互動,這才是宗教活動中最主要的精神價值。

(作者為淡江大學歷史所碩士,勞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