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社論》國家元首躡手躡腳之後

從鄧小平以來幾代的中國領導人都愛講「寄希望於台灣人民」,這口號代表兩層目的,一是把台灣政府與台灣人民切割對待,交互為用,這屬於策略運作;二是加強對台灣人民的工作,形成對台灣政府的壓力,這是對台工作內涵的描述。既然台灣人民一直被當作是主詞,今天台灣人民應該告訴習近平政權:中國政府正向鄰國輸出對中國的絕望。
 總統馬英九(中)24日搭乘華航專機前往新加坡悼念前天凌晨過世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資料照,記者姚介修攝)

「寄希望於台灣人民」最早正式出現於一九七九年的中國全國人大《告台灣同胞書》,當時講「我們寄希望於一千七百萬台灣人民,也寄希望於台灣當局。」也就是兩個「寄希望」;到了江澤民時代,台灣這邊是李登輝政府,共產黨沒了指望,十五大於是強調「寄希望於具有光榮愛國主義傳統的台灣同胞」,只剩下一個希望;後來台灣政黨輪替陳水扁政府上台,二○○五年胡錦濤發表「四個絕不」,好似咬牙苦撐,其中第三點就是「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絕不改變」;如今習近平對應馬英九,他不再沿用「寄希望」這關鍵詞,說的是「兩岸一家親,尊重台灣同胞自己選擇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雖是軟調,姿態已經不同,而且套用江澤民的話「聽其言觀其行」,言行更是有很大的落差。

為什麼被國共稱為兩岸關係「嚴重倒退」的李扁時代都還能寄希望,到了一路以來對中國採行扈從政策的馬英九,就不必再寄希望?這種兩岸關係「前所未有的進展」有何意義?不管是台灣當局也好,台灣人民也罷,都算是中性稱呼,最近中國官方採取了一個新詞叫「台灣人士」,針對的不僅是馬英九這位民選總統,同樣包括被新加坡政府以「民間友人」身分,邀請前往參加李光耀國喪的連戰、蕭萬長、郝柏村、蘇貞昌這些卸任官員,所以是不論朝野一律冷言不敬,「中國人士」這種不尊重新加坡喪家、也失禮於台灣各界弔唁者的不文明作法,除了野蠻之外,能讓中國崛個什麼起?

新上任的陸委會主委夏立言正在推動夏張會,想持續商談兩岸互設辦事處,相信為數不少的台灣人民,會斟酌這個時機有沒有必要與這種水平的政府交涉此等爭議問題。中國官方已經講得很清楚了,「一個中國」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存在中華民國,中華民國總統只是「台灣人士」,在這個前提下,夏立言是要以「台灣人士」的部屬身分去中華人民共和國設「駐京辦」?讓中華人民共和國來台北設立「駐台灣特派員公署」嗎?

自新加坡返國的馬英九明言自己到哪裡都不可能是私人行程,尚能自重於總統的角色,那麼此刻就該暫緩「夏張會」的籌辦;同時也必須調查中央社違反總統政策定調「私人致哀」的發布,究竟是哪位官員損害國格的怠忽職守?或是國家通訊社本身的嚴重錯誤?不但必須給國人一個交代,並且要向全民道歉。

「中國人士」這個時候打開天窗說亮話,也是不錯的發展,算是給馬英九七年做了總結。馬英九可是反台獨的,那就是不論馬英九如何自我詮釋所謂的和平、和解,在中國眼中就是要去中華民國,而且還換不到尊嚴。過去國共總是聯手說搞台獨是沒有好下場的,現在證明不搞台獨也沒好下場,換言之衝撞不行,跪地也不行;所有要維持獨立社會制度與生活方式現狀的台灣人民,必能因此體會到敵我關係其實存在於外部的現實,在內部實在沒有什麼好分的。

最近,「中國人士」已經提早透過美國向民進黨總統提名人施壓,然而有信奉九二共識的國民黨現任總統進出國門必須躡手躡腳的教訓擺在眼前,如何應付美中兩大的答案也就浮現了,那就是怎麼做,惡霸都不會滿意。既然如此,各黨候選人何必再偏離主題,應該把二三○○萬人民放在第一位,真正聽聽台灣人民要什麼,才比較切實際。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