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寫給我的司迪麥市長

楊芳玲。(資料照,記者王敏為攝)楊芳玲。(資料照,記者王敏為攝)

◎ 吳建輝

柯文哲的小內閣多數已經公布,事前未曾引起關注,卻引來酬庸爭議的乃是法務局局長楊芳玲的擇定。依據報導,柯文哲選擇楊芳玲之理由,主要是因為柯在與楊聊天之際,發現楊處事明快,且可勝任「法律解釋」的工作,因此決定由楊芳玲擔任法務局長一職。

社會上對於法律學者有諸多誤解(此或許歸諸於前任與現任總統之推波助瀾),柯文哲對於法務局所需具備之條件,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多數人認為法律人好辯,專鑽法律漏洞,又認為法律乃是文字解釋,並無特別高明之處。然而,法律乃係政策推動之最重要工具,而法律中最重要的除了價值之外,程序正義更是其中重點。而價值與程序正義可能是柯文哲最不重視的東西。

就法務局長的選擇過程中,有三個問題值得討論,其一是,誰有機會可以跟柯文哲聊天,從而被柯文哲認為處事明快,可以勝任法律解釋之職務;其二則是,就一個已經退休的教授而言,投入另外一個公職,是否得宜?其三則是,楊芳玲的學識或專業是否得以勝任「法律解釋」,或是更重要的政策法規推動工作。

第一個問題在於,有機會得以接觸柯文哲從而雀屏中選者,終究僅限於柯文哲身邊之一群人,這樣的選才方式,相較於既往之市長,並無明顯之缺失,市長之人事權,畢竟由市長享有,然而,我們之所以拒絕成為天蓬國之原因,乃係對於開放政府之憧憬,以及對於柯文哲所說,把市民權力交還給市民之口號之嚮往,而柯文哲在法務局局長重回小圈圈之人士決定方式,終究與開放政府與把市長的權力拿回來交還給全體市民之口號,相去甚遠。

其次,第二個問題則是柯文哲之所以得以大勝的原因,世代之間的正義乃是這次選舉的主軸,我們年輕人相信,我們可以改變這個都市,改變這個國家。然而,柯文哲選擇楊芳玲的作法,讓我們不由得懷疑,柯文哲究竟多麼重視世代正義這個價值?在學術界裡,最具爭議之議題在於,公立學校退休之教授,是否得以到私立學校任職,尤其時下流浪博士人滿為患。而之前郝市府遴聘謝啟大為台北市政府祕書處專委一職,亦有異曲同工之處。況傳統親綠或甚至於新黨之支持者中法律人(不論是律師、司法官或學者)可謂汗牛充棟,恕筆者愚昧,實難勾勒柯文哲選擇楊芳玲擔任法務局局長之緣由。

第三,就楊芳玲之學識或專業而言,筆者與將上任之楊局長素昧平生,並不相識,僅能從網路上搜尋楊芳玲之相關資料,由國家圖書館之期刊文獻網搜尋楊芳玲之期刊著作,主要集中於七十六年至八十二年間,當時應係楊芳玲自德國甫返國之期間,而自民國八十二年以後,楊芳玲並無任何期刊文獻發表(或許楊芳玲有其他文章發表,而未為期刊文獻網所收錄,或未可知)。就一個過去諸多年來未有學術文章發表之教授而言,其法學學識如何,筆者實難管窺蠡測。而就專業而言,依網路資訊,楊芳玲輔仁大學畢業後即赴德國攻讀博士,並未參與任何專業考試,而依據法務部之律師查詢系統,亦未見楊芳玲之名冊,則似楊芳玲亦無任何證照以佐證其專業。

有關柯文哲小內閣之評價,一直是「雖然…,可是…」,端看評論人之重點為何?可以是瑕不掩瑜,當然也可以是瑜不掩瑕,端看評量的標準。與之前郝市府相較,開放部分局長遴選,或是勞動局局長以i-voting之方式為之,與郝市府由市長御筆親批之相較,當然是進步了不少。然而,這樣子就符合柯文哲所說的開放政府,或是把市長的權力拿回來交還給全體市民嗎?我們選擇柯文哲之原因,在於我們不願以天蓬國的標準來選擇,以及要求台北市市長。

當然,在我這個年代中成長的人,必定都看過司迪麥的經典廣告,幻滅是成長的開始。套句心理分析的說法,我還處於denial的階段,不願意接受眼前的幻滅。由於我沒有台北市顧問可辭,只好在冷洌的星期日早晨,寫篇讀者投書,聊以排遣。(作者為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