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梁文韜/青年組黨前必須推動的改革

圖為公民組合TCU發起的「青年投票返鄉投票專車」11月28日中午在台北車站發車,載運青年學子返鄉投票,也希望透過這張無價的公民列車車票,喚起青年的政治意識。(資料照,記者劉信德攝)圖為公民組合TCU發起的「青年投票返鄉投票專車」11月28日中午在台北車站發車,載運青年學子返鄉投票,也希望透過這張無價的公民列車車票,喚起青年的政治意識。(資料照,記者劉信德攝)

梁文韜/成功大學政治系教授、議會革新聯盟發起人

選舉塵埃落定,啟發了地方政黨政治的改革方向,要求改革地方選舉制度及各種程序之聲此起彼落,在新一屆當選人準備就職之際,我們必須檢視目前台灣地方政治僵化的趨勢、重新思考導引民主改革的大原則,並落實變革,不能再等下一個四年。

政治僵化的趨勢明顯呈現在地方政治長期冰封的現象上,後三一八的青年入政被視為二次民主化的關鍵推手,也是促進淡化地方派系政治負面影響的重要元素。但是從選舉結果來看,儘管這次青年投票率比整體投票率要高,兩大黨壟斷的情形並沒有明顯的改變,能在鄉、鎮、里的基層政治入政的青年依然非常罕見,而萬年里長仍然十分普遍。

團結具有類似信念的年輕夥伴之最佳方式就是組黨,我們可以預見,年輕人進一步積極組黨的步伐將會加快,但需要積極進行改革。第一個改革重點是讓具備正常智力及足夠知識與理性思考能力的公民都該有投票及參選權,歷史上各國也許有理由於人民教育水平在普遍偏低的時期提出比較嚴格的限制,但大家無法理解,台灣既然是極少數世界上推行十二年國教並讓絕大部分適齡學生進入大學的國家,為何同時亦是極少數將投票及參選權定在廿歲以上的國家?

第二個改革重點是選舉資源的問題。理想上,所有願意參政的公民都可以單單因為他的政見得到認同而被選上,因此公費選舉是最公平的方式,讓參選人本身及其政見得到相若的曝光率。反對公費選舉的理由主要是擔心選舉爆炸,造成政府太大的財政負擔及容許欠缺「素質」的人士參政。

關於財政負擔,目前候選人大概透過四種傳統方式取得曝光:發送紙本文宣或面紙、懸掛廣告式看板或旗子、出席政見發表會、選舉公報。在近年的選舉中,前兩者的使用程度端賴候選人之財力,這對公民及青年入政非常不利,因此,所有宣傳品該由政府負責統一製造。看板大小跟候選人從政能力並沒有直接關係,但卻能增加其曝光度,公共地方擺放的旗幟、看板及其他紙本文宣等宣傳品應統一規格。

這次多個推動青年入政的團體發現,所需成本其實並沒有想像中的龐大,特別是在資訊科技如此發達的時代,未來候選人對實體文宣的需求可望減少。政府應提供共用的網路平台及管道來讓候選人政見呈現,更積極推動政見發表會並立法要求參選人至少出席一次。

第三個重點則是選制的改革。民主的最高理想是讓人民作主,所以民主制度的設計就必然要以最能吻合及反映人民偏好為指導原則。首先必須減低入政門檻,目前公民投入各級選舉的保證金該仿效外國採取低金額方式,其次亦應開放擬參選人以公民連署方式取得參選資格。這樣的方式已經足以確保只有認真有意願擔任公職的公民才會參選。

投票方式上,可以考慮加入開放投不贊成票。投票制度過去的設計都是在確認「贊成」的偏好,然而,卻沒有納入「不贊成」的偏好,具體的改革方式在於雖維持一人只能投一票,但開放投下「不贊成」當選的選項。這應對提升投票率及降低買賣票的程度有積極的幫助。

另外,為了提高競爭性,減少壟斷,有必要開展獲選人的任期改革,各級民選公職人員通盤使用應選一屆,得連任一屆的任期原則。

最後,或許也是最重要的改革,就是在地方選舉引入某種形式的比例代表制,讓支持小黨及新的青年政黨之公民能夠得到代表。當然,不分區議員在設計上端看產生區域議員的新選區如何重新劃分,這有待進一步的討論。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相關新聞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