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從香港電影金像獎談金馬獎

◎ 劉瑩

上週金馬獎放榜了,台灣人只拿到一大獎跟一小獎,大獎幾乎都被中國電影囊括,儼然是金雞百花獎台灣版。結果,批評的聲浪一出來,馬上就有一堆不要鎖國、要勇於接受競爭的言論,連某身兼評審的台灣導演都發文支持這種觀點。

其實,看看同為華語片一員的香港,香港電影金像獎的參選資格說:「香港電影金像獎主要以香港電影為評選重心」,所以,必須符合其中兩個條件才得參選:一,導演須是香港居民;二,出品公司須有一間為香港公司;三,影片必須雇用一定比例的香港人。照這種標準,在台灣囊括六大獎的「推拿」,根本不能參加香港金像獎競賽項目。

對於這些保護香港電影的競賽限制,外界也有批評區域化的聲浪,但是香港金像獎主席陳嘉上明白的表示:「評選所有的華語片並不是金像獎負責的範圍」,「金像獎是為香港電影打拚的,如果沒有香港電影,金像獎也就沒有意義了。如果說香港電影在走下坡,那金像獎就是如實反映香港電影現狀,並繼續為香港電影打拚。」

奇怪的是還沒「回歸」的台灣,每年卻願意花一大筆錢去幫忙中國評審幾百部電影,放任台灣四十部電影淹沒在其中?如果要開放,不鎖國,那就想辦法找出更多預算跟人才辦不限華語片的國際展;不然請學學香港,保護本土作品,促進而不是打擊產業規模不到十分之一的台灣影業信心。不要既不國際又不本土,觀眾票選跟評審品味嚴重脫鉤,人氣直直落。

(作者為醫師,台北市民)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