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熱心的朋友 熱情別放在冰桶裡

◎ 黃邦吉

女兒在出生一個月後診斷為疑似罕病「狄蘭氏症候群」,但從未有任何單位主動跟我聯絡。在非營利組織工作,深知早療的重要性,因此主動聯絡罕見疾病組織。儘管疾病特徵明顯,但罕病組織告知須有確診單方能服務,故等到小孩滿六個月做基因檢測確定後,方能進入基金會的輔導。基金會財力、人力有限,僅能提供基因檢測費用補助及諮詢,並無轉介早療系統。我只好瘋狂上網找資源,並在醫療體系中盲目摸索。

真正的發展評估門診則讓我苦等了兩個月,因復健有成,醫生甚至無法認定是絕對的發展遲緩,詢問兒童發展通報系統,卻一定要有明確的「發展遲緩」四個字,才能讓女兒進入整個體系。好不容易拿到證明書,進入兒童發展通報系統開案,至今過了兩週,仍未接到該分區系統社工的電話。

身為NGO工作者,我能體會醫療及社福系統的辛苦及人力不足,但要進入早療系統會如此艱辛,真是始料未及。且我尚是幸運的,小孩身體上並未有太大異常而不需要重度醫療及營養補助,有健保下的復健更是不用擔心。但許多罕病或是有身心障礙兒的家庭,並不知道這些資源,更不了解要把握發育的黃金期,仍獨自痛苦承擔所謂的「不幸運」,心理及財力負擔極大。

非營利組織募款辛苦,每當重大災難,捐款流向某些特定單位,導致罕病基金會及許多較小的病友協會無太多人力、經費可服務病友。國內醫療與社福體系並未整合,第一線醫療人員無法明確得知社福系統的服務內容,因此未能及時告知患者家屬可尋求的管道。社福體系囿於所謂的「SOP」,而失掉服務的彈性及人性。整個系統,要靠家長自身的積極度,對於未來更複雜的就學問題更是難以期待。

身障與罕病家屬所面對的,絕非單純的捐款與政府補助能解決。誠心希望大家在笑鬧冰桶活動之餘,同時也願意一起監督檢討,政府做得是否足夠,是否有將系統做良好的整合,從基本的單一窗口、資源整合,以及積極介入做起,對罕病家長而言就是莫大福音。

(作者為罕病兒家長,NGO工作者)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