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時多雲

考試有利弱勢是誤解

◎ 周懷樸、王盛麒

貴報投書「怪怪 聯考不好卻較公平」,認為甄選入學不利弱勢,我們參與大學招生工作多年,發現事實卻非如此。

清華大學九十八至一○二學年度入學的新生,低收入戶學生的比例分別為繁星一.四八%,個人申請○.九○%,考試分發○.五○%;再看國內十一所頂大的數據,繁星一.三九%,個人申請○.六四%,考試分發○.五六%;一○二年全國大學低收入學生的比例:繁星推薦約二.四一%(與全國低收家庭比例相當)、申請入學一.四八%、指考入學一.四四%。所有數據都顯示,考試入學管道低收入戶學生的比例最低,考試入學真的對弱勢學生有利嗎?

史丹佛大學採用甄選入學,高達七分之一的新生來自社會底層家庭、祖宗三代沒人念過大學。如果他們只看學測SAT成績及才藝表現,偏鄉弱勢家庭子弟的錄取人數,完全不可能達到這樣高的比例。因此在甄選入學制度下,弱勢非但不是死路一條,反而有了更好的翻身機會。在「個人申請」中,學校可以著重多資料的審查,重視弱勢學生家境清寒但動機強烈、努力向上的人格特質,所以弱勢學生在申請管道中的表現,反而可以優於考試分發。以我們服務的清華大學為例,在申請入學管道優先錄取低收入家庭子弟,近二年更推出「旭日計畫」,甄選低收入家庭優秀子弟,盡量給予有潛力的弱勢家庭子弟就讀機會。

以考試入學選才面臨更嚴肅的問題,還在於制度面無法反映個人的多元能力及社會的多元價值。

甄選入學之所以能成為世界各國大學招生的主流,就在於適性適才適所的精神,也比較能運用多資料、多元角度取才的方法,來實踐大學的社會責任,因此我們要努力的方向,應該是一方面在教育過程中拔優扶弱,在甄選過程中,也要全方位考量學生成長歷程及學習潛能,促使學生來源多元化,而不是走單一紙筆測驗取才的回頭路。

(作者為國立清華大學教授、前招生組長)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已經加好友了,謝謝
歡迎加入【自由評論網】
按個讚 心情好
已經按讚了,謝謝。

編輯精選